重新犯罪行为与童年期创伤的关系

被引:6
作者
王彬 [1 ]
李宝花 [1 ]
胡峻梅 [2 ]
机构
[1] 山东省安康医院
[2]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法医精神病学教研室
关键词
法医精神病学; 主成分分析; 累犯; 心理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7 [犯罪学];
学科分类号
0306 ; 030605 ;
摘要
目的:探讨累犯重新犯罪行为的相关心理因素,为累犯的心理矫治及其重新犯罪行为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父母教育方式评价量表、童年期创伤史问卷及防御方式问卷对100名在押服刑累犯和103名初犯分别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童年期创伤史问卷各因子评分均是累犯高于初犯(如情感虐待:8.6±3.8/7.4±3.4,P=0.013)。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除父亲偏爱、过度保护和母亲惩罚严厉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因子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如,父亲情感温暖理解:43.3±6.5/45.7±7.1,P=0.011)。防御方式问卷中除掩饰因子外,其余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如,不成熟型防御机制:5.3±1.7/4.6±1.6,P=0.019)。累犯重新犯罪行为相关心理因素特征值>1的主成分有5个,分别命名为情感忽视、受虐程度、处事方式、过分干涉、否定与偏爱,可以解释总变异的67.49%。结论:累犯重新犯罪行为受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增加对累犯的情感支持与理解,减少不良的教育方式及培养良好的处事方式可作为减少累犯重新犯罪行为的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621 / 62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违法劳教人员及其B群人格障碍患者童年期被虐待经历的研究 [J].
于宏华 ;
傅文青 ;
姚树桥 ;
张艳卿 ;
段熙明 ;
曹文胜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06, (05) :481-483
[2]   中文版儿童期虐待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J].
赵幸福 ;
张亚林 ;
李龙飞 ;
周云飞 ;
李鹤展 ;
杨世昌 .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20) :105-107
[3]   儿童虐待与忽视研究的相关问题 [J].
杨子尼 .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3, (04) :248-250
[4]   受虐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探讨 [J].
杨世昌 ;
张亚林 ;
郭果毅 ;
黄国平 .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3, (01) :16-17
[5]   重新犯罪社会原因检讨 [J].
孔一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2, (05) :86-93
[6]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年犯罪的相关研究 [J].
刘衔华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 (S2) :145-148
[7]   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障碍关系的研究 [J].
刘秀芬 ;
黄悦勤 ;
李立明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03) :208-209+204
[8]   劳教人员早期父母抚养方式的研究 [J].
于海琴 .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9, (03) :40-44+53
[9]   父母教养方式:EMBU 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 [J].
岳冬梅 ;
李鸣杲 ;
金魁和 ;
丁宝坤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3, (03) :97-101+143
[10]   防御方式问卷初步试用结果 [J].
路敦跃 ;
张丽杰 ;
赵瑞 ;
何慕陶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3, (02) :54-5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