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盆地早、中侏罗世聚煤期古构造

被引:29
作者
曹代勇
邵龙义
张鹏飞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古构造; 岩相古地理; 聚煤作用; 伸展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吐哈含煤和油气盆地是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沉积盆地转化叠合的结果.岩相古地理分析表明,早、中侏罗世含煤岩系发育于伸展机制下的泛湖盆环境,经历了沼泽化—湖化—沼泽化—湖化过程.两次沼泽化(聚煤期)时间分别为旱侏罗世八道湾期和中侏罗世西山窑期早期,两次湖泊扩张期为早侏罗世三工河期和中侏罗世西山窑期晚期.盆地基底具有受北东—南西向断裂和北西—南东向断裂控制、呈菱形断块组合的性质,同沉积期基底断块活动控制盆地古地理面貌和沉积格局.早、中保罗世地层厚度等值线呈北东东—南西西向和北西西—南东东向交织展布,地层增厚、减薄带呈北东—南西向和北西—南东向相间排列.一般而言,两组凹陷带相交部位构成次级沉积中心,如台北凹陷西部、托克逊凹陷西部、哈密坳陷和支维尔沟坳陷.吐哈盆地早、中保罗世伸展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是东天山地区后造山期应力松弛,导致造山带之间地慢物质运动激化,热扩容莫霍面上隆,使地壳上部处于引张应力状态,基底断裂以正断层位移形式造成断陷伸展,接受沉积并逐步扩展.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天山及邻区侏罗纪含煤建造的大地构造意义 [J].
吴世敏 ;
马瑞士 ;
卢华复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7, (02) :18-19
[2]   吐-哈盆地大地构造环境分析──兼论大陆板内盆地与造山带的成因关系 [J].
陶明信 .
沉积学报, 1994, (04) :40-50
[3]  
吐哈盆地含煤沉积与煤成油.[M].吐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指挥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著;张鹏飞等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
[4]  
新疆吐鲁番-哈密聚煤盆地形成演化及聚煤规律.[M].新疆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著;.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