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博弈:乡村贫困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基于社会互构论的阐释

被引:19
作者
方劲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关键词
贫困治理; 社会互构论; 合作博弈; 利益契合;
D O I
10.13300/j.cnki.hnwkxb.2018.03.012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社会互构论的理论视野,运用交叉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乡村贫困治理场域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乡村贫困治理的地方性实践中,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并非整体性的静态固化格局,而是因不同的互动情境呈现出多元性的动态实践特征和持续演化过程,表现为一种制度化程度低、策略性行动强的"合作博弈"的实体关系。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动态博弈过程中寻求贫困治理合作的可能性,贫困治理的目标一致程度和行动主体的利益契合程度是影响二者博弈最终走向的关键变量。借助于这种互动模式,社会组织在当前行政治理体系异常强大、社会主体性发育水平尚处低位的时代背景下,嵌入到乡村发展场域中,不仅发挥了贫困治理的实际功能,还获得了组织自身的发展空间。不过,由于转型期国家的主导地位,合作博弈的过程本质上还是以呼应政府部门偏好为核心特征,从而强化贫困治理中工具主义导向的事本逻辑,而更长远的社会价值的追求依然任重道远。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7+157 +157-15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对华北李村产业扶贫项目的考察 [J].
许汉泽 ;
李小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 (01) :9-16
[2]   循证实践框架下的精准扶贫探索:研究者定位与职责 [J].
戴小文 ;
曾维忠 ;
庄天慧 .
贵州社会科学, 2017, (01) :144-151
[3]   当前中国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J].
张翼 .
国际经济评论, 2016, (06) :77-85+6
[4]   可行能力方法视阈下的精准扶贫:国际实践及对本土政策的启示 [J].
杨帆 ;
章晓懿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24 (06) :23-30
[5]   数字下乡:农村精准扶贫中的技术治理 [J].
王雨磊 .
社会学研究, 2016, 31 (06) :119-142+244
[6]   社会性别视角可为精准扶贫实践提供三重贡献 [J].
徐秀丽 .
妇女研究论丛, 2016, (06) :8-9
[7]   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功能定位与实践探索 [J].
李迎生 ;
徐向文 .
学海, 2016, (04) :114-123
[9]   精准扶贫的理论导向与实践逻辑——基于精细社会理论的视角 [J].
王宇 ;
李博 ;
左停 .
贵州社会科学, 2016, (05) :156-161
[10]   “六个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本质要求──习近平精准扶贫系列论述探析 [J].
汪三贵 ;
刘未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6, (01) :40-4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