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生物量季节动态研究

被引:1
作者
徐霞
张智才
张勇
田玉强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内蒙古草原; 土地利用方式; 生物量; 季节动态;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0.35.150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生物量季节动态。[方法]于2008年生长季(5~10月)期间,分别测量了针茅群落、羊草群落和农田3个不同地表覆盖状况下的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结果]地上生物量均在8月达到最高值,羊草、针茅和农田的地上生物量分别为287.91、117.05、193.59 g/m2;3个样地植物根系总生物量在7月最高,针茅、羊草和农田样地分别为1 683.9、1 601.9、513.9 g/m2;植物上层根系0~15 cm/植物下层根系15~30 cm的生物量比率最大的是羊草,针茅次之,农田最小。[结论]为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0277 / 2027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宁夏马兰花草原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研究 [J].
刘丽丹 ;
苏杰 .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 (04) :69-71+75
[2]   草畜平衡是恢复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的根本途径 [J].
李文利 .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 (04) :107-108
[3]   大气环流特征值与内蒙古草原蝗虫发生面积相关分析 [J].
李红宇 ;
李警民 .
华北农学报, 2007, (S3) :102-105
[4]   内蒙古草原羊尿斑块土壤氮素的变化特征 [J].
刘忠宽 ;
智建飞 ;
秦文利 .
华北农学报, 2007, (S2) :146-151
[5]   基于气孔导度和光合模型的植物功能类群合并问题 [J].
朱玉洁 ;
高琼 ;
刘峻杉 ;
徐霞 ;
周婵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7, (05) :873-882
[6]   试论西藏草原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 [J].
唐文武 ;
刘川 .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02) :5-8
[7]   农牧交错带不同地表土壤水分特征研究——以内蒙古太仆寺旗为例 [J].
胡霞 ;
刘连友 ;
严平 ;
孟祥亮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6, (02) :105-107+137
[8]   内蒙古草原不同植物种群土壤化学元素特征 [J].
刘忠宽 ;
智健飞 ;
刘振宇 .
华北农学报, 2005, (06) :97-102
[9]   太仆寺旗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的动态模拟 [J].
邓祥征 ;
刘纪远 ;
战金艳 ;
赵涛 .
地理研究, 2004, (02) :147-156+281
[10]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结构重建研究——以武川县为例 [J].
安萍莉 ;
潘志华 ;
郑大玮 .
资源科学, 2002, (01) :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