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欠发达省际边缘区核心城市的选择与区域带动效应——以豫皖省际边缘区为例

被引:20
作者
韩玉刚 [1 ]
叶雷 [2 ]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核心城市; 城市中心性; 城市腹地; 豫皖省际边缘区; 阜阳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中国省际边缘区由于边缘性区位条件、增长核心缺乏、发展政策缺位等因素综合影响,相对省域核心区而言一般较为落后。豫皖省际边缘区是中国较为典型的"弱弱型"省际边缘区,核心城市实力弱小、相互联系有限、空间经济结构松散,急需遴选核心城市,重构区域空间结构,以推进豫皖省际边缘区的快速发展。基于此种思考,从城市规模、商业服务、公共服务、交通通讯4个维度构建了城市中心性评价模型,利用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测度豫皖省际边缘区城市中心性,利用场强模型和GIS技术划分城市腹地。结果表明:在豫皖省际边缘区城市中,阜阳市中心性得分总分最高,在城市规模和交通通讯方面得分领先于其他城市,具有建设成豫皖省际边缘区核心城市的内部基础;阜阳市的腹地面积最大,直接腹地跨越了阜阳市市域、豫皖省界的范围,触及豫皖省际边缘区的所有城市,具有建设成为豫皖省际边缘区核心城市的外部环境。最后结合阜阳市内外发展条件,从跨界空间整合、内外交通组织、产业联动协同、经济社会示范4个方面,分析了其对豫皖省际边缘区的区域带动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127 / 114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高速铁路与出行成本影响下的全国陆路可达性分析 [J].
蒋海兵 ;
张文忠 ;
祁毅 ;
蒋金亮 .
地理研究, 2015, 34 (06) :1015-1028
[2]   基于交通状态分析的南昌市区区际联系通达性研究 [J].
潘彦江 ;
方朝阳 ;
缪理玲 ;
高丹 .
地理研究, 2014, 33 (12) :2325-2334
[3]   湖南省省际边界中心城市的选择与培育 [J].
朱翔 ;
徐美 .
经济地理, 2011, 31 (11) :1761-1767
[4]   黄淮四市城市中心性评价 [J].
刘嘉俊 ;
蒋国富 ;
靳晶晶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1, (01) :1-2
[5]   山东省城市中心性及城市发展研究 [J].
吴艳丽 ;
刘兆德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0, (01) :8-9
[6]   基于熵值法的淮海经济区城市中心性评价 [J].
薛丽芳 ;
欧向军 ;
谭海樵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9, 25 (03) :63-66
[7]   省际边缘区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J].
仇方道 ;
佟连军 ;
朱传耿 ;
杨如树 .
地理研究, 2009, 28 (02) :451-463
[8]   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及其评价——以郑州市为例 [J].
冯德显 ;
贾晶 ;
乔旭宁 .
地理科学, 2006, (03) :266-272
[9]   城市腹地理论及腹地划分方法研究 [J].
陈联 ;
蔡小峰 .
经济地理, 2005, (05) :629-631+654
[10]   近50年来山东城市体系的演化过程——基于城市中心性的分析 [J].
王茂军 ;
张学霞 ;
齐元静 .
地理研究, 2005, (03) :43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