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学习共生体——论后人工智能教育时代基本学习形态之构建

被引:27
作者
李海峰
王炜
机构
[1] 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人机学习; 智能体; 学习共生体; 人工智能教育; 后人工智能教育时代; 知识创造;
D O I
10.15881/j.cnki.cn33-1304/g4.2020.02.005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实现了教育的规模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然而它并未突破传统教育知识传授模式的局限,未来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应当从"机器教人"向"人机共生"的知识创造性发展。"人机学习共生体"这一后人工智能教育时代的学习形态,是在分析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和学习者角色演变的基础上,以经验之塔理论和知识创造螺旋理论为基础提出的。后人工智能教育时代人机共生的学习形态,即在学习者的客体观、主体观、主体间、共生观和他者观等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连续统样态的人工智能教育模式。人机学习共生体围绕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形成了学习者与智能体的共生关系,通过共同化、表出化、联结化和内在化等知识转化过程,持继促进知识创造。人机共生学习是学习者、智能体和教师所构成的以知识共生为核心的学习过程。未来人机学习共生体的实现,需要解决智能体的主体性技术、学习绩效支持以及学习模式创设等挑战。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智能教育场域中的学习者建模研究趋向 [J].
黄涛 ;
王一岩 ;
张浩 ;
杨华利 .
远程教育杂志, 2020, 38 (01) :50-60
[2]   科技向善:国际“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新路向——解读《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J].
王佑镁 ;
宛平 ;
赵文竹 ;
柳晨晨 .
开放教育研究, 2019, 25 (05) :23-32
[3]   人工智能环境下的学习发生机制 [J].
郭炯 ;
郝建江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9, 31 (05) :32-38
[4]   教育人工智能(EAI)中的多模态学习分析、适应性反馈及人机协同 [J].
陈凯泉 ;
张春雪 ;
吴玥玥 ;
刘璐 .
远程教育杂志, 2019, 37 (05) :24-34
[5]   情感导学系统(ATS)的关键技术及其导学模型研究——论智能导学系统走向情感导学系统之意蕴 [J].
龚礼林 ;
刘红霞 ;
赵蔚 ;
刘阳 .
远程教育杂志, 2019, 37 (05) :45-55
[6]   教育智能体对认知学习的作用机制研究述评 [J].
刘清堂 ;
巴深 ;
罗磊 ;
张翼恒 ;
吴林静 .
远程教育杂志, 2019, 37 (05) :35-44
[7]   国际领域“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进展与前沿热点——兼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策略 [J].
李海峰 ;
王炜 .
远程教育杂志, 2019, 37 (02) :63-73
[8]   类主体:生态文明教育的人性假设 [J].
冯建军 .
教育研究, 2019, 40 (02) :17-24+130
[9]   人工智能:不确定的自主性知识创造 [J].
李建中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9, 35 (01) :117-122
[10]   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智适应学习模式 [J].
李海峰 ;
王炜 .
中国电化教育, 2018, (12) :88-9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