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资源空间流动的驱动机制分析

被引:10
作者
杨足膺 [1 ,2 ]
赵媛 [3 ,2 ]
黄克龙 [2 ]
机构
[1] 常州大学商学院
[2]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石油资源流动; 驱动机制; 重心空间耦合; 空间相关系数;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重心分析方法、指示克里金内插方法和空间相关系数,探讨了中国石油资源空间流动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多数年份内,汇地系统重心演变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大;而2003年以后经济重心对源地系统重心的影响也在逐渐加强。②从源地系统空间相关分析来看,石油生产—进口量的区域差异,决定了源地系统与国内油田和国内油田—石油进口港(口岸)的空间相关程度;而石油流动要素的空间分布及演变,对空间相关系数的数值变化产生一定影响,这使得源地系统在1985和1995年主要由单一国内油田驱动机制所决定,在1999、2003和2009年则由国内油田—进口石油港(口岸)的双重驱动机制所决定。③对汇地系统来说,国内炼厂的资源需求是汇地系统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驱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863 / 87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 [1] 基于分形理论的中国原油管道网络结构研究
    杨足膺
    赵媛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5) : 820 - 831
  • [2] 中国石油资源流动源—汇系统空间格局特征
    赵媛
    杨足膺
    郝丽莎
    牛海玲
    [J]. 地理学报, 2012, 67 (04) : 455 - 466
  • [3] 基于ESDA的辽宁省县际经济差异时空分析
    关伟
    朱海飞
    [J]. 地理研究, 2011, 30 (11) : 2008 - 2016
  • [4]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扩展特征及机制
    车前进
    段学军
    郭垚
    王磊
    曹有挥
    [J]. 地理学报, 2011, 66 (04) : 446 - 456
  • [5] 2010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田春荣
    [J]. 国际石油经济, 2011, 19 (03) : 15 - 25+104
  • [6] 福建省经济空间增长变异特征及驱动机制
    李婷婷
    伍世代
    李永实
    王强
    骆骐
    [J]. 地理科学, 2010, 30 (06) : 847 - 853
  • [7] 基于指示克里格法的复杂岩溶塌陷区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梁双华
    汪云甲
    周跃进
    [J]. 测绘科学, 2011, (03) : 88 - 90
  • [8] 我国区域闭合性煤炭流的时空分析
    唐志鹏
    王亮
    刘卫东
    刘红光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8) : 1332 - 1339
  • [9] 江苏省煤炭资源流转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雅琳
    高吉喜
    李咏红
    韩永伟
    陈艳梅
    [J]. 资源科学, 2010, 32 (07) : 1259 - 1265
  • [10] 中国经济与人口重心的耦合态势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樊杰
    陶岸君
    吕晨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1) : 87 -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