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6
作者
张云峰 [1 ]
王清晨 [2 ]
李忠 [2 ]
机构
[1] 大庆石油学院勘探系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奥陶系碳酸盐岩; 储集层; 成岩作用; 济阳坳陷; 鲁西隆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应用薄片、铸体和阴极发光等室内分析技术,对鲁西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及济阳坳陷潜山奥陶系钻井岩心样品进行了成岩作用及储集特征详细研究。奥陶系碳酸盐岩原生孔隙消失殆尽,次生成因的孔、洞和缝是主要储集空间。其中裂缝储集层在各层段均有发育,但白云岩段优于其它岩性段;构造缝主要分布在构造轴部和断裂带附近,溶蚀缝在不整合面附近较为发育。孔洞型储集层主要发育在白云岩层段,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晶内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有少量有效孔隙分布在灰岩段,以铸模孔、粒内溶孔和粒内孔为主。马家沟组八陡段顶部发育溶蚀角砾岩、纹层状结晶灰岩,砾间缝、晶间缝和溶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白云岩段是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储集层段,构造因素、岩性和成岩作用(尤其是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是造成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剖面分布差异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51+184 +18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鲁西隆起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性的控制作用 [J].
张云峰 ;
李忠 ;
王清晨 ;
孔庆友 .
地质科学, 2005, (02) :207-219+305
[2]   塔里木盆地轮南奥陶系古潜山油气成藏与分布 [J].
刘静江 ;
刘慧荣 ;
谭琳 ;
张春莲 .
地质科学, 2004, (04) :532-542
[3]   低渗透砂岩油气储层裂缝及其渗流特征 [J].
曾联波 .
地质科学, 2004, (01) :11-17
[4]   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奥陶纪碳酸盐岩裂缝与断裂的分形特征 [J].
邬光辉 ;
李建军 ;
杨栓荣 ;
高辉 ;
彭轼 ;
曹淑玲 .
地质科学, 2002, (S1) :51-56
[5]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的控制因素分析 [J].
夏义平 ;
柴桂林 ;
汪昌贵 ;
刘万辉 .
现代地质, 2000, (02) :185-190
[6]   埕岛中东部潜山带古生界和太古界储层裂缝分布评价 [J].
周文 ;
刘家铎 ;
胡文艳 ;
孟万斌 ;
杜贤樾 ;
郭汝泰 ;
王允诗 ;
林会喜 .
矿物岩石, 2000, (01) :52-56
[7]   塔中Ⅰ号断裂带奥陶系灰岩裂缝特征探讨 [J].
邬光辉 ;
李建军 ;
卢玉红 .
石油学报, 1999, (04) :27-31+4
[8]   华北地台东部下古生界白云岩的类型及储集性 [J].
金振奎 ;
冯增昭 .
沉积学报, 1993, (02) :11-18
[9]  
山东省地质矿产局编著,张增奇,刘明渭主编.山东省岩石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