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异质性收敛的中国碳排放强度脱钩效应研究

被引:7
作者
赵桂梅 [1 ,2 ]
陈丽珍 [1 ,2 ]
孙华平 [1 ,2 ]
赵桂芹 [3 ]
机构
[1]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2] 江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3]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PS收敛模型; EKC空间计量; 脱钩效应; 差异化碳减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文章在测算中国30个省区1995-2015年碳排放强度的基础上,通过异质性PS收敛方法确定"俱乐部收敛"类型,解决EKC同质性假设的问题,构建碳排放强度的空间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各类型区域碳排放强度EKC曲线的拐点及峰值时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考虑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异质性后,中国碳排放强度EKC模型的估计结果更加稳健,五种类型区域碳排放强度EKC假设成立;"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5%的目标条件下,模型估计结果进一步证明中国将在2020年实现碳排放强度与经济增长的"脱钩";中国经济发达的省区已经率先实现碳排放强度的达峰目标,但是如果经济落后的省区不能如期抵达峰值,必将影响全国碳排放峰值的时间和目标。从碳排放强度EKC曲线拐点来看,中国差异化碳减排政策应该根据各类型区域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发展阶段,通过政府引导作用促使碳排放EKC曲线变化更加平缓,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分区域有重点地控制并减少碳排放总量,进而确保各省区能够根据地区发展实际科学落实国家节能减排任务;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异质性类型区域实现碳排放强度收敛于共同稳态,进而扭转中国经济增长导致环境恶化的不利局面。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农业增长与污染排放的EKC曲线检验:以农药投入为例 [J].
沈能 ;
王艳 .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6, 35 (04) :614-622
[2]   基于GPCA模型的中国省域生态文明治理评价研究 [J].
韩永辉 ;
李青 ;
邹建华 .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6, 35 (04) :603-613
[3]   《巴黎协定》新机制及其影响 [J].
何建坤 .
世界环境, 2016, (01) :16-18
[4]   非线性视域下工业污染排放的EKC检验 [J].
赵桂梅 ;
陈丽珍 .
工业技术经济, 2015, 34 (08) :12-17
[5]   中国碳生产率的潜在改进空间——基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视角 [J].
张成 ;
史丹 ;
王俊杰 .
资源科学, 2015, 37 (06) :1218-1229
[6]   基于IAMC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峰值目标实现路径研究 [J].
柴麒敏 ;
徐华清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6) :37-46
[7]   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演变特征分析与因素分解 [J].
邓吉祥 ;
刘晓 ;
王铮 .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02) :189-200
[8]   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服从倒U型曲线关系吗——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重新解读 [J].
邓晓兰 ;
鄢哲明 ;
武永义 .
财贸经济, 2014, (02) :19-29
[9]   碳排放阶段划分与国际经验启示 [J].
王萱 ;
宋德勇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5) :46-51
[10]   中国废弃物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峰值测算 [J].
渠慎宁 ;
杨丹辉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11) :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