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基于异质性收敛的中国碳排放强度脱钩效应研究
被引:7
作者:
赵桂梅
[1
,2
]
陈丽珍
[1
,2
]
孙华平
[1
,2
]
赵桂芹
[3
]
机构:
[1]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2] 江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3]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PS收敛模型;
EKC空间计量;
脱钩效应;
差异化碳减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文章在测算中国30个省区1995-2015年碳排放强度的基础上,通过异质性PS收敛方法确定"俱乐部收敛"类型,解决EKC同质性假设的问题,构建碳排放强度的空间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各类型区域碳排放强度EKC曲线的拐点及峰值时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考虑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异质性后,中国碳排放强度EKC模型的估计结果更加稳健,五种类型区域碳排放强度EKC假设成立;"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5%的目标条件下,模型估计结果进一步证明中国将在2020年实现碳排放强度与经济增长的"脱钩";中国经济发达的省区已经率先实现碳排放强度的达峰目标,但是如果经济落后的省区不能如期抵达峰值,必将影响全国碳排放峰值的时间和目标。从碳排放强度EKC曲线拐点来看,中国差异化碳减排政策应该根据各类型区域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发展阶段,通过政府引导作用促使碳排放EKC曲线变化更加平缓,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分区域有重点地控制并减少碳排放总量,进而确保各省区能够根据地区发展实际科学落实国家节能减排任务;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异质性类型区域实现碳排放强度收敛于共同稳态,进而扭转中国经济增长导致环境恶化的不利局面。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3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