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会批判:知识、政治与道德

被引:9
作者
刘振天
杨雅文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研究所
[2]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大学; 社会批判; 知识; 政治; 道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0 [高等教育理论];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大学知识的高深性、专门性、公共性与游移性,是大学社会批判的可能性前提。大学社会批判不可避免地遭遇知识的真理性、纯洁性与知识的现实性、实践性的矛盾,只有坚持从学术立场、良知和正义优先原则出发,才能保证大学社会批判的道德要求。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论高等学校定位 [J].
刘献君 .
高等教育研究, 2003, (01) :24-28
[2]   论意识形态与经济增长 [J].
杨雪冬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6, (02) :12-18
[3]  
学术与政治.[M].(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冯克利译;.三联书店.1998,
[4]  
雷沛鸿教育论著选.[M].陈友松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5]  
高等教育哲学.[M].(美)布鲁贝克著;郑继伟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