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盆地13~4.4Ma湖相沉积物颜色记录的气候变化探讨

被引:59
作者
宋春晖
白晋锋
赵彦德
金洪波
孟庆泉
机构
[1]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学院
[2] 太原理工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湖相沉积物; 颜色; 气候变化; 晚第三纪;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5.03.018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高分辨率的代用资料来恢复古气候环境变化是当前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临夏盆地13~4.4Ma时段稳定湖泊沉积物以10cm间隔连续采得的2060块样品进行颜色测定与分析,获得该时段湖相沉积物高分辨率颜色指标变化序列。通过沉积物颜色与成分分析,并与氯离子、CaCO3、风成石英砂含量和孢粉组合以及北太平洋ODP885/886孔的风成粉沙通量变化曲线对比,认为稳定湖相沉积物颜色指标是研究古气候变化的辅助性代用指标,并揭示了该地区在8Ma和6.2Ma左右存在两次重大的气候变干转型事件。
引用
收藏
页码:507 / 5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南海北部ODP1144站颜色反射率揭示的千年尺度气候波动 [J].
黄维 ;
翦知湣 ;
CBühring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 (03) :5-10
[2]   新生代晚期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潘保田 ;
赵志军 ;
宋友桂 .
第四纪研究, 2001, (05) :381-391
[3]   临夏盆地晚中新世以来的风沙沉积及环境意义 [J].
王建力 ;
方小敏 .
地理科学, 2000, (03) :259-263
[4]   兰州约60ka以来夏季风千年尺度不稳定性研究 [J].
方小敏 ;
潘保田 ;
管东红 ;
李吉均 ;
小野有五 ;
福泽仁之 ;
大井圭一 .
科学通报, 1999, (04) :436-439
[5]   青藏高原隆起与环境变化研究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科学通报, 1998, (15) :1569-1574
[6]   青藏高原二期隆升与亚洲季风孕育关系探讨 [J].
施雅风 ;
汤懋苍 ;
马玉贞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3) :263-271
[7]   近7.0-0.73MaBP期间甘肃临夏盆地古气候演变的沉积物地球化学记录 [J].
钟巍 ;
方小敏 ;
李吉均 ;
朱俊杰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1998, (01) :37-44
[8]   临夏地区30.6~5.0Ma红层孢粉植物群与气候演化记录 [J].
马玉贞 ;
李吉均 ;
方小敏 .
科学通报, 1998, (03) :301-304
[9]   中国西部晚中新世气候变干事件的发现及其意义 [J].
方小敏 ;
奚晓霞 ;
李吉均 ;
穆德芬 .
科学通报, 1997, (23) :2521-2524
[10]   甘肃临夏盆地新生代地层绝对年代测定与划分 [J].
方小敏 ;
李吉均 ;
朱俊杰 ;
陈怀录 ;
曹继秀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7, (14) :1457-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