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页岩分布与存储潜能和前景分析

被引:31
作者
滕吉文
刘有山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页岩油气; 资源潜力; 形成与聚集的机制;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发展路线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当今化石油气能源的需求还在扩展,它的紧缺势态波及全球,而我国的确需要更多的页岩油气.为此,非常规油气能源,特别是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就必然地提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议程上,并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因此,页岩油气现已成为我国能源界和科技界及政府部门的热门话题.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热炒"和依据尚不充分的评估后,本文通过对中外有关资料的分析和讨论认为:1)必须在了解世界各国、特别是北美页岩油气赋存与开发的条件下,认识我国页岩的分布状态和页岩油气潜能;2)在理解其它国家页岩属性、页岩油气的前景和勘查及储存背景下,在我国较全面的进行页岩和页岩油气存储的勘探和对其进行要素匹配,并选择远景好的典型地区进行示范研究与探索;3)集理念与实践综合研究制定页岩油气在我国的发展方案和路线图.
引用
收藏
页码:1083 / 1108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31]   裂缝型HTI介质的纵波弹性阻抗 [J].
王恩利 ;
陈启艳 ;
窦喜英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 27 (01) :263-270
[32]   页岩气储层类型和特征研究——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古生界为例 [J].
聂海宽 ;
张金川 .
石油实验地质, 2011, (03) :219-225+232
[33]   中国油气储层中纳米孔首次发现及其科学价值 [J].
邹才能 ;
朱如凯 ;
白斌 ;
杨智 ;
吴松涛 ;
苏玲 ;
董大忠 ;
李新景 .
岩石学报, 2011, 27 (06) :1857-1864
[34]   再论有机质“接力成气”的内涵与意义 [J].
赵文智 ;
王兆云 ;
王红军 ;
李永新 ;
胡国艺 ;
赵长毅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2) :129-135
[35]   页岩气含气量和页岩气地质评价综述 [J].
李玉喜 ;
乔德武 ;
姜文利 ;
张春贺 .
地质通报, 2011, 30(Z1) (Z1) :308-317
[36]   页岩气资源潜力与勘探开发前景 [J].
董大忠 ;
邹才能 ;
李建忠 ;
王社教 ;
李新景 ;
王玉满 ;
李登华 ;
黄金亮 .
地质通报, 2011, 30(Z1) (Z1) :324-336
[37]   复杂地区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集成 [J].
张春贺 ;
乔德武 ;
李世臻 ;
张颖 ;
杨辉 ;
胡来东 ;
尚应军 ;
徐雷良 ;
柴继堂 ;
谭捍东 ;
刘劲松 .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54 (02) :374-387
[38]   页岩气储层地球物理测井研究进展 [J].
谭茂金 ;
张松扬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0, 25 (06) :2024-2030
[39]   北黄海盆地烃渗漏蚀变带“磁亮点”的识别研究 [J].
张丽莉 ;
郝天珧 ;
黄晓霞 ;
黄松 ;
秦静欣 ;
涂广红 ;
赵百民 .
地球物理学报, 2010, 53 (06) :1354-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