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锋的天气尺度研究综述及其天气学定义

被引:25
作者
郑永光 [1 ]
陈炯 [1 ]
葛国庆 [2 ]
黄艳芳 [3 ]
张春喜 [2 ]
机构
[1] 国家气象中心
[2]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3]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武汉空中交通管理中心
关键词
梅雨锋; 天气尺度; 多样性; 天气学定义;
D O I
10.13209/j.0479-8023.2008.027
中图分类号
P44 [天气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对几十年来国内外对天气尺度梅雨锋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众多研究成果表明梅雨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由于众多研究者对梅雨锋的定义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综合国内外不同观点的基础上,给出了梅雨锋的天气学定义,即:梅雨锋具有一条数千公里长的横贯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雨带;梅雨雨带随季风的进退而进退,梅雨锋是季风气团和其他气团之间的锋面;梅雨锋区是位于夏季风北侧的相当位温强梯度带。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2003年淮河流域持续暴雨的云系特征及环境条件 [J].
郑永光 ;
陈炯 ;
费增坪 ;
王洪庆 ;
张焱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157-165
[2]   李宪之教授之气象灾害研究成果及影响 [J].
李曾中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5) :569-577
[3]   暴雨雨团中β尺度流场结构的数值模拟 [J].
吴庆丽 ;
陈敏 ;
王洪庆 ;
陶祖钰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2, (18) :1437-1440+1446
[4]   1998年长江洪水大暴雨的卫星云图分析 [J].
王立琨 ;
陶祖钰 ;
杨阳 ;
王旭 ;
马禹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87-94
[5]   与低层“湿度锋”耦合的带状CISK和暖切变型梅雨锋的产生 [J].
胡伯威 .
大气科学, 1997, (06) :40-47
[6]   暖切变型江淮梅雨锋结构及其形成和维持机制 [J].
胡伯威,彭广 .
大气科学, 1996, (04)
[7]   东亚梅雨锋暴雨研究进展 [J].
斯公望 .
地球科学进展, 1994, (02) :11-17
[8]   论东亚梅雨锋的大尺度环流及其次天气尺度扰动 [J].
斯公望 .
气象学报, 1989, (03) :312-323
[9]   一次江淮流域切变綫过程的研究 [J].
王作述 .
气象学报, 1963, (02) :189-205
[10]   在六月和十月大气环流的突变现象 [J].
葉篤正 ;
陶诗言 ;
李麥村 .
气象学报, 1958, (04) :249-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