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证据排除规则的转向——以“哈德逊诉密西根州”案为视角

被引:6
作者
王景龙 [1 ,2 ]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
[2] 西安财经学院
关键词
威慑违法理论; 成本分析方法; 证据的补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71.2 []; DD915 [];
学科分类号
0301 ; 03 ;
摘要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待排除规则的态度在2006年的"哈德逊诉密西根州"案中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作出了"排除规则一直是我们最后的手段,而不是首选"的著名论断,声称其他救济措施可以完全替代排除规则,强烈暗示排除规则已经过时了、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随后的赫瑞恩案、戴维斯案及金案等重要判例延续了这一立场,纷纷实质性地限制了排除规则的适用,直接导致了排除规则的转向。为摆脱警察滥权的困扰,初步建立证据排除规则的中国对待非法证据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向。转变的方向与美国相反,但殊途同归。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70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论可补救的排除规则 [J].
王景龙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3, (08) :69-77
[2]  
The Road to Mapp v. Ohio and beyond: The Origins,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the Exclusionary Rule in Search-and-Seizure Cases[J] . Columbia Law Review . 1983 (6)
[3]  
Wong Sun v United States .2 371 U.S. 471 . 1963
[4]  
United States v.Leon .2 468 U.S.897 . 1984
[5]  
Richards v Wisconsin .2 520U.S.394,117S.Ct 1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