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频电磁场的健康效应

被引:64
作者
包家立
机构
[1] 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省生物电磁学重点实验室生物物理与医学工程研究组
关键词
输电线路; 极低频电磁场; ELF-EMFs; 生物效应; 健康效应; 流行病学; 人体; 动物; 细胞; 生物物理;
D O I
10.13336/j.1003-6520.hve.2015.08.008
中图分类号
TM15 [电磁场理论的应用];
学科分类号
080804 ; 080805 ;
摘要
来自于输电线路、变压器、家用电器的极低频电磁场已经在现代生活中无所不在,但它们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险还不清楚。为了综合评述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以指引未来极低频电磁场健康效应的研究方向,在介绍极低频电磁场物理特性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近年来极低频电磁场在流行病学调查、人体志愿者、动物实验、细胞和分子、生物物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极低频电磁场的健康风险比值比在1~2之间。人体志愿者实验研究主要包括心肺生理、脑电与神经、血常规、褪黑素等方面。动物实验研究主要包括认知、血管渗透性、褪黑激素、免疫系统、转基因白血病动物模型、协同致癌作用等方面。细胞和分子研究主要包括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细胞分裂、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方面。生物物理学研究主要包括ROS机制、胞内Ca2+、离子通道、鲁棒行为、信噪比、体内磁性颗粒等方面。极低频电磁场限值方面的国际标准主要包括ICNIRP指南和IEEE标准,国内标准主要包括职业卫生标准和环境控制标准。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包括极低频电磁场的生物系统特性如鲁棒性和涌现性等、电磁场作用下的生物实时响应和电磁能量的生物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2550 / 256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7 条
[1]   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曝露场强限值下人体感应电场和感应电流分析 [J].
马爱清 ;
王淑情 ;
张绮华 ;
张周胜 ;
李峰 ;
赵璐 .
高电压技术, 2015, 41 (05) :1637-1643
[2]   实时电磁场细胞暴露系统的研制 [J].
王顺 ;
包家立 ;
朱朝阳 .
高电压技术, 2015, 41 (04) :1409-1416
[3]   职业性电磁辐射暴露对全血细胞参数的影响 [J].
王丽娟 ;
刘慧 ;
潘益峰 ;
陈泽鑫 ;
金雯 ;
余运贤 .
高电压技术, 2014, 40 (12) :3822-3829
[4]   电磁场扰动下的细胞系统鲁棒性 [J].
郑秀秀 ;
包家立 ;
朱朝阳 .
高电压技术, 2014, 40 (12) :3837-3845
[5]   高压输电线环境电磁场暴露健康效应的原初作用 [J].
王琴 ;
苏海峰 ;
包家立 ;
李宇波 ;
朱朝阳 .
高电压技术, 2013, 39 (01) :193-200
[6]   极低频电磁场曝露对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形态结构的影响 [J].
刘肖 ;
左红艳 ;
王德文 ;
彭瑞云 ;
王水明 ;
徐新萍 .
高电压技术, 2013, 39 (01) :156-162
[7]   工频电磁场长期曝露健康风险的预防性政策分析 [J].
李妮 ;
邬雄 ;
裴春明 .
高电压技术, 2011, 37 (12) :2930-2936
[8]  
50Hz正弦交变电磁场促进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分化成熟的双“强度窗”效应[J]. 周建,陈克明,葛宝丰,程国政,王嘉琪,韦哲.生物物理学报. 2011(06)
[9]   电磁场暴露对健康影响的原初作用探讨 [J].
包家立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0, (05)
[10]   电磁场暴露海马神经元自由基和胞内Ca2+的变化 [J].
苏海峰 ;
包家立 ;
李鹏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0, 37 (03) :31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