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心城区夏季非甲烷有机化合物组成特征及其臭氧产生潜力分析

被引:31
作者
卢学强 [1 ]
韩萌 [1 ]
冉靓 [2 ]
韩素芹 [3 ]
赵春生 [2 ]
机构
[1]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3] 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非甲烷有机化合物(NMOCs); 臭氧产生潜力; 天津中心城区;
D O I
10.13671/j.hjkxxb.2011.02.020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大气中非甲烷有机化合物(NMOCs)作为臭氧产生前体物之一,其浓度与组成特征研究对于研究地面臭氧形成的机制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选择夏季时段从2009年8月6日到13日在天津中心城区气象局铁塔站位对NMOCs进行采样分析,采样频次为每日5次,采样时间从7:30am到23:00pm间隔2~3h采样1次.天津城区NMOCs的含碳数浓度的日均值为342ppbC,主要由烷烃和芳香烃组成.根据OH自由基活性加权方法和MIR方法的评估,芳香烃对臭氧光化学产生的贡献占主导性地位,烯烃虽然浓度水平不高,但对臭氧的贡献仅次于芳香烃.丁烯、二甲苯和三甲苯是此次监测中臭氧产生潜力最大的几个物种.与上海城区比较,采样期内天津城区NMOCs的浓度及其变化范围均高于上海城区.
引用
收藏
页码:373 / 38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上海市区非甲烷有机化合物(NMOCs)的观测分析 [J].
冉靓 ;
赵春生 ;
耿福海 ;
彭丽 ;
周广强 ;
俞琼 ;
许建明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 (02) :199-206
[2]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日变化特征及在臭氧生成中的作用——以广州夏季为例 [J].
解鑫 ;
邵敏 ;
刘莹 ;
陆思华 .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 (01) :54-62
[3]   京津地区大气中非甲烷烃(NMHCs)质量浓度水平和反应活性研究 [J].
张俊刚 ;
王跃思 ;
王珊 ;
吴方堃 ;
毛婷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5) :158-162
[4]  
北京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关键活性组分及其来源[J]. 邵敏,付琳琳,刘莹,陆思华,张远航,唐孝炎.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1)
[5]   南京市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与特点 [J].
杭维琦 ;
薛光璞 .
中国环境监测, 2004, (02) :14-16+9
[6]   广州地区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状况 [J].
陈洪伟 ;
李攻科 ;
李核 ;
张展霞 ;
王伯光 ;
李拓 ;
罗海鲲 .
环境化学, 2003, (01) :89-92
[7]   澳门塔石球场小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研究 [J].
陈才 ;
张干 ;
王新明 ;
闵育顺 ;
盛国英 ;
傅家谟 ;
王志石 .
环境科学研究, 2001, (02) :4-6+10
[8]   香港大气中有毒挥发性有机物研究 [J].
刘刚 ;
盛国英 ;
傅家谟 ;
闵育顺 ;
王新明 ;
李顺诚 ;
陈鲁言 ;
陈尊裕 .
环境化学, 2000, (01) :61-66
[9]  
上海市大气中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及特点[J]. 钱群,张大年.上海环境科学. 1999(09)
[10]  
上海市大气中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及特点[J]. 钱群,张大年.上海环境科学. 1999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