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水氮互作对结实期水稻衰老和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孙永健
孙园园
刘凯
张荣萍
马均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水稻;
水氮互作;
衰老;
物质转运;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杂交稻冈优527为试材,通过淹水灌溉(W1)、"湿润灌溉(前期)+浅水灌溉(孕穗期)+干湿交替灌溉(抽穗至成熟期)"(W2)和旱种(W3)3种灌溉方式及不同的施氮量,研究了水氮互作对水稻衰老生理指标、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影响及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W2处理下,施氮量为180 kg/hm2的水氮运筹相对于其他处理,能发挥水氮交互效应优势,使剑叶中O2.-、H2O2和MDA增幅较慢,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有利于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和SOD、CAT、POD活性及根系活力的提高,促进结实期物质的转运及产量的增加;施氮量达270 kg/hm2各水氮处理交互效应优势减弱,不仅影响结实期水稻正常的生理机能,还会导致物质转运和产量的下降。旱作(W3)条件下,施氮量以901~80 kg/hm2为宜,可缓解水氮互作的负效应,可作为生产中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参考。此外,水氮互作下各指标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剑叶中O2.-、H2O2和MDA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保护酶活性、Pn及可溶性蛋白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各指标在抽穗后71~4 d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衰老过程中地下与地上部也密切相关;根系活力与剑叶保护酶活性、Pn及可溶性蛋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O2.-、H2O2和MDA呈显著负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339 / 1349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