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氮互作对结实期水稻衰老和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孙永健
孙园园
刘凯
张荣萍
马均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 水氮互作; 衰老; 物质转运;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杂交稻冈优527为试材,通过淹水灌溉(W1)、"湿润灌溉(前期)+浅水灌溉(孕穗期)+干湿交替灌溉(抽穗至成熟期)"(W2)和旱种(W3)3种灌溉方式及不同的施氮量,研究了水氮互作对水稻衰老生理指标、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影响及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W2处理下,施氮量为180 kg/hm2的水氮运筹相对于其他处理,能发挥水氮交互效应优势,使剑叶中O2.-、H2O2和MDA增幅较慢,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有利于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和SOD、CAT、POD活性及根系活力的提高,促进结实期物质的转运及产量的增加;施氮量达270 kg/hm2各水氮处理交互效应优势减弱,不仅影响结实期水稻正常的生理机能,还会导致物质转运和产量的下降。旱作(W3)条件下,施氮量以901~80 kg/hm2为宜,可缓解水氮互作的负效应,可作为生产中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参考。此外,水氮互作下各指标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剑叶中O2.-、H2O2和MDA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保护酶活性、Pn及可溶性蛋白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各指标在抽穗后71~4 d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衰老过程中地下与地上部也密切相关;根系活力与剑叶保护酶活性、Pn及可溶性蛋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O2.-、H2O2和MDA呈显著负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339 / 134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J].
晏娟 ;
尹斌 ;
张绍林 ;
沈其荣 ;
朱兆良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05) :835-839
[2]   不同土壤水势与氮素营养对杂交水稻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J].
程建平 ;
曹凑贵 ;
蔡明历 ;
原保忠 ;
翟晶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02) :199-206
[3]   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产量以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比较 [J].
张耀鸿 ;
张亚丽 ;
黄启为 ;
徐阳春 ;
沈其荣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5) :616-621
[4]   氮肥运筹方式对地膜旱作水稻抽穗后光合性能、剑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J].
杨安中 ;
李孟良 ;
牟筱玲 ;
刘爱荣 .
土壤学报, 2006, (04) :703-707
[5]   土壤水分含量和施磷量对旱作水稻磷素吸收的影响 [J].
何园球 ;
李成亮 ;
王兴祥 ;
熊又升 ;
沈其荣 .
土壤学报, 2005, (04) :628-634
[6]   控释氮肥调控水稻光合功能和叶片衰老的生理基础 [J].
聂军 ;
郑圣先 ;
戴平安 ;
肖剑 ;
易国英 .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03) :255-261
[7]   水分胁迫下水稻剑叶中多胺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J].
杨建昌 ;
张亚洁 ;
张建华 ;
王志琴 ;
朱庆森 .
作物学报, 2004, (11) :1069-1075
[8]   结实期氮素营养和土壤水分对水稻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J].
陈新红 ;
刘凯 ;
徐国伟 ;
王志琴 ;
杨建昌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4, (01) :48-53
[9]   超高产水稻开花结实期间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J].
朱诚 ;
傅亚萍 ;
孙宗修 .
中国水稻科学, 2002, (04) :33-37
[10]   通过转PSAG12-IPT基因培育延缓叶片衰老水稻(英文) [J].
林拥军 ;
曹孟良 ;
徐才国 ;
陈浩 ;
魏君 ;
张启发 .
ActaBotanicaSinica, 2002, (11) :1333-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