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屏南天湖山泥炭腐殖化度记录的早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

被引:14
作者
胡凡根
李志忠
姜修洋
靳建辉
张辉
赵倩
马鹏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泥炭; 腐殖化度; 全新世; 古气候; 福建天湖山;
D O I
10.19687/j.cnki.1673-7105.2011.03.006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以14C测年为基础,构建了天湖山泥炭剖面的年代序列,通过对研究区泥炭腐殖化度与有机质的分析研究,发现两者呈现出很好的相关性,共同记录了研究区约9.5 ka BP以来的气候变化,可划分出3个主要阶段:1)早期(9.5 ka BP~6.3 ka BP)泥炭腐殖化度最低,指示气候湿热,其中7.9 ka BP~6.3 ka BP为整个剖面腐殖化度最低值阶段,可能为研究区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全新世大暖期)阶段;2)中期(6.3 ka BP~2.8 ka BP)泥炭腐殖化度较低,指示气候温凉湿润;3)晚期(2.8 ka BP以来),泥炭腐殖化度偏高,波动较大,指示气候温凉偏干.利用redfit红色噪声谱分析发现,有机质含量变化时间序列中存在948 a、268 a、342a的准周期,反映了中低纬度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变化对太阳活动的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21]   历史时期关中地区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 [J].
朱士光 ;
王元林 ;
呼林贵 .
第四纪研究, 1998, (01) :1-11
[22]  
Climate variation since the Last Interglaciation recorded in the Guliya ice core[J]. 姚檀栋,L.G.Thompson,施雅风,秦大河,焦克勤,杨志红,田立德,E.M.Thompson.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1997(06)
[23]   近5ka温度的金川泥炭δ18O记录 [J].
洪业汤 ;
姜洪波 ;
陶发祥 ;
洪冰 ;
曾毅强 ;
李汉鼎 ;
冷雪夭 ;
T.W.D.Edwards ;
W.M.Buhay ;
R.J.Elgood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6) :525-530
[24]   Paleoclimatological and paleoenvironmental records since 4 000 a B.P. in sediments of alpine lakes in Taiwan [J].
罗建育 ;
陈镇东 .
ScienceinChina(SeriesD:EarthSciences), 1997, (04) :424-431
[25]   伶仃洋钻孔岩心的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化 [J].
温孝胜 ;
赵焕庭 ;
张乔民 ;
宋朝景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7, (02) :122-127+129
[26]  
Variations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past 2000 a on the Xizang (Tibet) Plateau——Guliya ice core record[J]. 姚檀栋,L.G.Thompson,秦大河,田立德,焦克勤,杨志红,谢超.Science in China,Ser.D. 1996(04)
[27]   上海地区全新世植被、环境演替与古人类活动关系探讨 [J].
王开发,张玉兰,封卫青,黄宣佩,张明华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6, (01) :1-4
[28]   内蒙古高原黄旗海、岱海全新世湖泊演变研究 [J].
李华章 ;
刘清泗 ;
汪家兴 .
湖泊科学, 1992, (01) :31-39
[29]   福建沿海全新世海平面变化 [J].
曾从盛 .
台湾海峡, 1991, (01) :79-86
[30]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J].
竺可桢 .
中国科学, 1973, (02) :16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