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耕地黑土有机碳和全氮的迁移与累积平衡

被引:7
作者
方华军 [1 ]
杨学明 [2 ]
张晓平 [3 ]
梁爱珍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GREENHOUSE & PROCESSING CROPS RESEARCH CENTRE,AGRICULTURE & AGRI-FOOD CANADA,HARROW,ONTARIO,CANADA NR G
[3]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壤有机碳; 全氮; 137CS示踪技术; 黑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本文利用137CS示踪技术计算东北黑土坡耕地土壤再分布速率,结合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动态,探索典型漫岗坡地SOC和TN流失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据此计算研究区近50年来SOC和TN迁移、累积平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再分布速率介于-24.61~33.56 T/HM2/A,绝大部分地区处于中度和轻度侵蚀状态,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3.66%,沉积面积占总面积的15.62%。SOC和TN的流失量与土壤再分布速率相一致,坡肩部位SOC和TN流失量最大,侵蚀损失率分别为407.57 KG/HM2/A和39.94 KG/HM2/A;其次为坡背和坡顶,平均流失量分别为244.2 KG/HM2/A和17.93 KG/HM2/A;坡脚和坡趾表现为累积,平均累积量分别为-207.2 KG/HM2/A和-20.56 KG/HM2/A。整个研究区SOC和TN的相对流失量>50%的面积分别占10.45%和11.21%。整个研究区48年来土壤净迁移泥沙量为45.54 T/A,其中,SOC流失量为612.62 KG/A,TN流失量为47.20 KG/A。考虑迁移泥沙对土壤有机质的富集作用,迁移损失的SOC和TN量比原计算值高52%。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黑土地表径流氮磷养分特征及其与肥力退化的关系.[D].郄瑞卿.吉林农业大学.2003, 01
[2]  
水力侵蚀对土壤中碳和养分含量的影响及其过程的空间模拟.[D].朱远达.华中农业大学.2001, 03
[3]   Cs示踪技术研究坡耕地黑土侵蚀和沉积特征 [J].
方华军 ;
杨学明 ;
张晓平 ;
梁爱珍 .
生态学报, 2005, (06) :1376-1382
[4]   坡耕地土壤有机碳再分布特征及其迁移累积平衡 [J].
方华军 ;
杨学明 ;
张晓平 ;
梁爱珍 .
核农学报, 2005, (03) :202-207
[5]   基于土壤137Cs监测的土壤侵蚀与有机质流失——以密云水库为例 [J].
华珞 ;
张志刚 ;
李俊波 ;
冯琰 ;
赵红 ;
尹逊霄 ;
朱凤云 .
核农学报, 2005, (03) :208-213
[6]   宜兴茶园土壤侵蚀及生态影响 [J].
张燕 ;
杨浩 ;
金峰 ;
张洪 ;
彭补拙 .
土壤学报, 2003, (06) :815-821
[7]   用RothC-26.3模型模拟玉米连作下长期施肥对黑土有机碳的影响 [J].
杨学明 ;
张晓平 ;
方华军 ;
朱平 ;
任军 ;
王立春 ;
梁爱珍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3, (11) :1318-1324
[8]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地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 [J].
张燕 ;
张洪 ;
彭补拙 ;
杨浩 .
水土保持通报, 2003, (01) :23-26+31
[9]   不同雨强条件下红壤坡地养分流失特征研究 [J].
马琨 ;
王兆骞 ;
陈欣 ;
尤力 .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3) :16-19
[10]   侵蚀泥沙、有机质和全氮富集规律研究 [J].
张兴昌 ;
邵明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4) :54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