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东北部新近纪构造旋转及其意义

被引:11
作者
杨用彪
孟庆泉
宋春晖
胡思虎
张平
刘平
陈传飞
机构
[1]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构造旋转; 新近纪; 柴达木盆地; 阿尔金左旋走滑断裂; 温泉右旋走滑断裂;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9.06.002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变形的研究是认识高原隆起过程、机制和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重要途径。柴达木盆地是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后南北向挤压应力为动力背景的高原东北部内陆盆地,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周边山地,完整的保存了新生代以来高原隆升的详细记录。通过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瑙格剖面精细古地磁及构造旋转研究发现,20.1~15.1Ma以及15.1~8.2Ma柴达木盆地分别发生了9.7°±7.4°和6.4°±4.4°的顺时针旋转,约8.2Ma后,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瑙格地区发生了16°±7.5°的逆时针快速旋转。通过分析认为,前两次的顺时针构造旋转事件可能与阿尔金断裂的左旋走滑有关。而约8.2Ma以来的逆时针旋转事件属于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瑙格地区的局部旋转,可能与温泉断裂的右旋走滑有关,说明青藏高原东北部在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三条巨型断裂系左旋相对运动的宏观控制下形成的NNW向温泉右旋走滑断裂开始走滑的年代为约8Ma。
引用
收藏
页码:775 / 78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青海鄂拉山断裂带晚第四纪构造活动及其所反映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变形机制 [J].
袁道阳 ;
张培震 ;
刘小龙 ;
刘百篪 ;
郑文俊 ;
何文贵 .
地学前缘, 2004, (04) :393-402
[2]   青藏高原东北缘晚第四纪活动构造的几何图像与构造转换 [J].
袁道阳 ;
张培震 ;
刘百篪 ;
甘卫军 ;
毛凤英 ;
王志才 ;
郑文俊 ;
郭华 .
地质学报, 2004, (02) :270-278
[3]   柴达木盆地及相邻造山带区域断裂系统 [J].
汤良杰 ;
金之钧 ;
戴俊生 ;
张明利 ;
张兵山 .
地球科学, 2002, (06) :676-682
[4]   柴达木地块新生代古地磁新数据及其构造意义 [J].
李朋武 ;
崔军文 ;
高锐 ;
李莉 .
地球学报, 2001, (06) :563-568
[5]   东祁连造山带陆相盆地早白垩世古地磁新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J].
杨天水 ;
杨振宇 ;
孙知明 ;
林爱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9) :735-744
[6]   青藏高原新生代三阶段造山隆升模式:火成岩岩石学约束 [J].
赖绍聪 .
矿物学报, 2000, (02) :182-190
[7]  
中国主要地块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曲线与地块运动[J]. 朱日祥,杨振宇,马醒华,吴汉宁,孟自芳,方大钧,黄宝春.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S1)
[8]   用古地磁资料探讨柴达木地块构造演化 [J].
吴汉宁 ;
刘池阳 ;
张小会 ;
任战利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1) :9-14
[9]  
柴达木盆地北缘晚新生代精细磁性地层学与沉积对构造的响应[D]. 孟庆泉.兰州大学. 2008
[10]  
中国石油地质志[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沿海大陆架及毗邻海域油气区石油地质编写组编,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