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与电磁防护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132
作者
刘尚合
刘卫东
机构
[1] 军械工程学院静电与电磁防护研究所
关键词
电磁环境; 电磁环境效应; 电磁兼容; 电磁干扰; 电磁防护; 电磁能量耦合; 敏感对象;
D O I
10.13336/j.1003-6520.hve.2014.06.001
中图分类号
TN03 [结构];
学科分类号
080904 ;
摘要
从内涵和外延上看,电磁兼容与电磁防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研究重点都是电磁环境对设备或系统的作用机理、能量耦合途径等,目的都是为了保障设备或系统在预定电磁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运行能力。围绕电磁干扰源、电磁能量耦合途径和敏感对象这3个基本要素,重点从仿真建模、实验测试、防护措施等角度对国内外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概述和分析,指出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高度集成的电子设备及系统对电磁兼容与电磁防护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发展快速、准确、智能化的电磁干扰溯源技术,建立更大规模、更复杂系统在宽带范围内的电磁兼容预测模型,研究电磁能量主要耦合途径的分析确定方法和电磁环境效应的多物理场联合建模技术,推进电磁防护新技术、新材料、新器件的开发和工程化应用等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605 / 16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复杂整车结构的电磁兼容多软件联合建模 [J].
李旭 ;
熊荣飞 ;
王丽芳 ;
何举刚 ;
汤轲 .
微波学报, 2014, 30 (01) :15-19
[2]   基于电磁谐振分离的宽带低雷达截面超材料吸波体 [J].
杨欢欢 ;
曹祥玉 ;
高军 ;
刘涛 ;
李思佳 ;
赵一 ;
袁子东 ;
张浩 .
物理学报, 2013, 62 (21) :134-141
[3]   无线传感器电磁脉冲效应实验及防护电路设计 [J].
陈子鹏 ;
戴亚文 ;
李鹏 ;
李卓球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3, 35 (05) :146-151
[4]   能量选择表面的瞬态响应 [J].
杨成 ;
刘培国 ;
刘继斌 ;
周东明 ;
李高升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 (04) :1045-1049
[5]   印制电路板电磁辐射等效偶极子建模与预测 [J].
张兰勇 ;
刘繁明 ;
李冰 .
仪器仪表学报, 2013, 34 (04) :942-947
[6]   基于斜向通道模型的雷电电磁场近场近似特性 [J].
王晓嘉 ;
陈亚洲 ;
李冰 ;
万浩江 ;
王琳 .
高电压技术, 2013, 39 (03) :648-654
[7]   瞬态抑制二极管电磁脉冲响应建模附视频 [J].
吴启蒙 ;
魏明 ;
张希军 ;
樊高辉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03) :799-804
[8]   功率变换器多开关状态下的传导电磁干扰预测 [J].
肖芳 ;
孙力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 33 (03) :176-183+10
[9]   闪电脉冲电磁场在地下空间的分布特性 [J].
张少卿 ;
吴群 .
物理学报, 2013, 62 (02) :563-575
[10]  
Prediction of the conducted EMI in PWM converter system with parasitic parameters considered[J]. LIANG Bin 1,2,WEI KeXin 1,2 & YUE YouJun 1 1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 in Complicated Systems,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384,China;2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Automation,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