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玉米纹枯病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6
作者:
程伟东
[1
,2
]
谭贤杰
[2
]
覃兰秋
[2
]
周锦国
[2
]
江禹奉
[2
]
谢和霞
[2
]
吴子恺
[1
]
机构:
[1] 广西大学农学院
[2] 广西玉米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玉米纹枯病;
抗性;
遗传分析;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09.02.003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自交系CML429(高抗)、CI23(中抗)、DM9(高感)和478(高感)组配得到6对正反交组合以及抗感组合CML429×DM9的P1(CML429)、P2(DM9)、B1、B2、F1和F26个世代材料进行玉米纹枯病抗性鉴定,研究分析这些抗感组合的抗性遗传特性。结果表明:玉米纹枯病抗性基本不存在胞质效应,抗性遗传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间表现为加性-显性-上位性作用,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分别为-1.2284和-1.2284,显性效应分别为-0.2065和-0.2063,其遗传效应值大小基本相同,且两对主基因间的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互作的上位性效应也相差不多,分别为0.2931和0.2935,两对主基因的遗传效应基本相同。抗感组合不同世代中F2的主基因遗传率最高(70.22%);多基因遗传率在B2最高(10.17%)。因此,在F2的选择效率最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