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玉米纹枯病材料的鉴定及抗性遗传研究

被引:20
作者
杨俊品
唐海涛
杨家秀
李晓
陈德全
张彪
石永刚
黄宜祥
机构
[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2]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3] 四川省农业厅科教处
关键词
玉米; 纹枯病; 抗病种质; 遗传;
D O I
10.13926/j.cnki.apps.2005.02.013
中图分类号
S435.131.4 [侵(传)染性病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1997~2000年抗性鉴定,获得CML270为高抗玉米纹枯病且抗性稳定的抗性材料。该自交系在不同年份,对不同地理来源的玉米纹枯病强致病菌丝融合群AG 1 IA表现高抗(病情指数10左右),抗性表现明显优于国内玉米骨干自交系478和48- 2。抗性遗传初步分析表明,玉米纹枯病抗性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抗性遗传受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受微效多基因修饰,最少基因数目4~7对。玉米纹枯病抗原的获得为最终解决玉米纹枯病危害提供了技术和材料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174 / 17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玉米纹枯病菌与其轮作物丝核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比较研究 [J].
赵桂东,朱海波,周玉梅,刘荆 .
玉米科学, 1996, (04) :78-80
[2]  
CroplossesincorninducedbyRhizoctoniasolaniAG -2-2andnematodes. SummerDR,MintonNA. Phytopathology . 1989
[3]  
First report of sheath blight( Rhizoctonia solani ) on field corn in Arkansas. Hirrel M C, Lee F N, Dale J L, et al. Plant Disease . 1988
[4]   玉米纹枯病病原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J].
吴大椿 ;
方守国 ;
余知和 .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7, (01) :17-21
[5]   玉米自交系478上纹枯病发生和防治研究 [J].
黄保宏 ;
王波 ;
刘正 ;
沈光斌 .
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7, (02) :30-33
[6]   玉米纹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J].
王朝海 ;
周建华 ;
王宗明 ;
陆宁 ;
兰光燮 ;
聂宗平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0, (05) :349-354
[7]   玉米纹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J].
王朝海 ;
周建华 ;
王宗明 ;
陆宁 ;
兰光燮 ;
聂宗平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0, (05) :349-354
[8]   辽宁省玉米纹枯病病原学研究 [J].
唐朝荣 ;
陈捷 ;
纪明山 ;
邹庆道 ;
宋刚 .
植物病理学报, 2000, (04) :319-326
[9]   玉米纹枯病调查研究初报 [J].
张培坤 .
广西植保, 2001, (01) :8-9
[10]  
生物统计学[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范福仁 著,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