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造山带西段构造单元

被引:15
作者
徐备
王长秋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关键词
大别山西段; 构造单元; 变形作用; 秦岭-大别造山带;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0.03.003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将大别造山带西段划分为 7个二级构造单元 ,从北向南依次为 :(1)马畈褶皱带 ;(2 )凉亭混杂岩带 ;(3)牢山褶皱带 ;(4 )苏家河滑覆席 ;(5)熊店 -浒湾韧性剪切带 ;(6 )卡房片麻岩穹窿和(7)彭店韧性剪切带。其中马畈褶皱带属华北板块南缘 ,凉亭混杂岩带可能代表碰撞缝合带位置。野外构造变形特征反映有 4期依次发生的构造作用 :(1)近南北向的褶皱作用 ;(2 )从南向北的韧性推覆剪切作用 ;(3)右旋走滑韧性剪切作用 ;(4 )垂向隆升作用和与其有关的伸展滑脱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89 / 39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北淮阳马畈加里东岩体的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杨坤光
    马昌前
    杨巍然
    [J]. 地球科学, 1998, (03) : 20 - 25
  • [2] 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期后伸展构造格局
    钟增球
    索书田
    游振东
    [J]. 地球科学, 1998, (03) : 9 - 13
  • [3] 豫南鄂北大别山中部和北部的榴辉岩类
    刘景波
    游振东
    钟增球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3) : 277 - 281
  • [4]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基本结构
    董树文
    孙先如
    张勇
    黄德志
    王刚
    戴世坤
    于邦存
    [J]. 科学通报 , 1993, (06) : 542 - 545
  • [5] 信阳群的解体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刘志刚
    牛宝贵
    任纪舜
    [J]. 地质论评, 1992, (04) : 293 - 301+391
  • [6] 大别山前寒武纪变质地体岩石学与构造学[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索书田等著, 1993
  • [7] 1:5 0 0 0 0周党幅地质报告 .2 河南地质三队.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