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中国物权法上的登记对抗主义

被引:58
作者
郭志京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登记对抗; 理论构造; 第三人范围; 理性基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登记对抗的本质是仅赋予第三人以否定(他人)物权变动的权利,而非(自己)取得物权的权利,"不登记不得对抗"规则是交易便捷与保护第三人利益相平衡的结果,对当事人具有风险提示作用,对第三人来说则是调查义务的减轻。对于其理论构造,日本的"权利外观说"有其特定的背景,与我国的立法仅在第三人主观范围上具有相同性,并不具有相同的作用机制。我国登记对抗的理论构造应当坚持第三人主张说;对于第三人的范围,日本经过否定之否定后确立的"背信恶意者排除说"有较大借鉴价值,我国第三人范围中的善意应作扩大化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13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物权法上的登记对抗主义 [J].
龙俊 .
法学研究, 2012, 34 (05) :136-153
[2]   准不动产物权变动与对抗 [J].
汪志刚 .
中外法学, 2011, 23 (05) :1021-1037
[3]   不动产二重买卖研究——意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制度设计之比较 [J].
孙鹏 .
比较法研究, 2005, (01) :34-42
[4]  
法国物权法[M]. 法律出版社 , 尹田, 200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释义[M]. 法律出版社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200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解读[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 2007
[7]  
不动产物权变动和交易安全[M]. 商务印书馆 , 王茵著, 2004
[8]  
物权变动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肖厚国著, 2002
[9]  
物权的变动与对抗[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日)铃木禄弥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