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地垂直自然带研究的进展

被引:15
作者
彭补拙
陈浮
机构
[1]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210093,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210093
关键词
山地垂直自然带; 结构类型; 区域分界;
D O I
10.13249/j.cnki.sgs.1999.04.003
中图分类号
P942 [中国自然地理];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3%。喜马拉雅运动基本奠定了山地格局,东西季风环流定格了自然地带的水平结构,为山地垂直自然带确立了基础。从山地垂直自然带基带的性质出发,一般可以分为18种主要类型,分别属于季风性带谱系统和大陆性带谱系统。同时也论述了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区域分异规律,并提出山地垂直自然带研究中有重大意义的若干前缘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303 / 30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土壤地理分布规律的研究 [J].
彭补拙 ;
濮励杰 ;
蒋建军 .
土壤学报, 1995, (03) :278-283
[2]   中国亚热带山地逆温资源评价 [J].
霍治国 ;
李世奎 ;
杨柏 .
自然资源学报, 1993, (03) :238-246
[3]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演化与分异 [J].
郑度 ;
李炳元 .
地理研究, 1990, (02) :1-10
[4]   南迦巴瓦峰地区微量元素景观地球化学迁移特征 [J].
窦贻俭 ;
彭补拙 ;
赵培道 ;
刘育民 ;
李春华 .
地理科学, 1987, (02) :111-120+97+97
[5]   关于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垂直自然带的若干问题 [J].
彭补拙 .
地理学报, 1986, (01) :51-58
[6]   南迦巴瓦峰地区土壤类型 [J].
彭补拙 ;
赵培道 ;
刘育民 ;
窦贻俭 .
山地研究, 1985, (04) :258-265
[7]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几个问题 [J].
郑度 ;
杨勤业 .
地理学报, 1985, (01) :60-69
[8]   略论川西山地的自然垂直带 [J].
郑远昌 ;
高生淮 .
山地研究, 1984, (04) :237-244+291
[9]   南迦巴瓦峰地区垂直自然带的初步研究 [J].
彭补拙 .
山地研究, 1984, (03) :182-189
[10]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化学结构 [J].
黄锡畴 ;
朱颜明 ;
富德义 ;
孟宪玺 ;
佘中盛 .
地理学报, 1982, (01) :6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