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与地球系统——李希霍芬对黄土研究的贡献及对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被引:10
作者
郭正堂
刘东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黄土; 地球系统科学; 李希霍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35.16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李希霍芬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对欧洲和中国黄土的研究工作,以及后来的黄土研究有着深刻影响,其学术思想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时代依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简要回顾了李希霍芬对黄土研究的贡献,并探讨这些贡献与黄土研究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现实意义。从李希霍芬时代到今天,黄土作为全球宝贵的地球系统演化的历史记录,在揭示地球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冰冻圈、生物圈及宇宙事件对地球系统的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未来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时代有旺盛的生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443 / 44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末次盛冰期以来的C3/C4植物相对丰度的控制
    顾兆炎
    刘强
    许冰
    韩家懋
    杨石岭
    丁仲礼
    刘东生
    [J]. 科学通报, 2003, (13) : 1458 - 1464
  • [2] 黄土高原现代土壤和古土壤有机碳同位素对植被的响应
    刘卫国
    宁有丰
    安芷生
    鹿化煜
    曹蕴宁
    吴振海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10) : 830 - 836
  • [3] 末次盛冰期黄土高原蜗牛化石记录的气候快速变化及其影响机制
    吴乃琴
    刘秀平
    顾兆炎
    裴云鹏
    [J]. 第四纪研究, 2002, (03) : 283 - 291
  • [4] 中国黄土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一次事实与故事相结合的讨论
    刘东生
    孙继敏
    吴文祥
    [J]. 第四纪研究, 2001, (03) : 185 - 207
  • [5] Gauss-Matuyama极性转换期间地球磁场方向和强度变化特征
    朱日祥
    郭斌
    丁仲礼
    郭正堂
    A.Kazansky
    G.Matasova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5) : 621 - 634
  • [6] 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南部植被演替的植物硅酸体记录
    吕厚远
    刘东生
    吴乃琴
    韩家
    郭正堂
    [J]. 第四纪研究, 1999, (04) : 336 - 349
  • [7] 洛川北韩寨黄土磁性地层学的初步研究
    刘东生
    安芷生
    [J]. 地球化学, 1984, (02) : 134 - 137
  • [8] 黄土与环境[M]. 科学出版社 , 刘东生等 著, 1985
  • [9] 中国的黄土堆积[M]. 科学出版社 , 刘东生等著, 1965
  • [10] 黄河中游黄土[M]. 科学出版社 , 刘东生等著, 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