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非优区理论的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探讨——以陕西省翠峰山森林公园为例

被引:6
作者
魏婷
宋保平
刘智兴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旅游非优区理论; 森林公园; 旅游发展; 翠峰山;
D O I
10.13537/j.issn.1004-3918.2014.03.035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基于旅游非优区理论,探讨了旅游非优区研究进展、优化路径,以陕西省翠峰山森林公园为例,分析了翠峰山的非优表现,总结出由"生态、创新、主题、本土、休闲、体验"六环节构成的公园旅游优化发展模式.森林公园非优区的旅游发展应突破传统的资源导向模式,结合市场需求与特点,以休闲经济和度假旅游为导向,合理定位、重新组合,开发休闲旅游资源,打造差异化的特色旅游产品;营造独树一帜的休闲度假环境;走出特色化的旅游管理与服务;塑造品牌化的旅游文化与形象,走不仅仅依靠资源的多向发展之路.
引用
收藏
页码:466 / 47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基于非优区理论的青海省龙羊峡旅游区温泉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 [J].
金梅 .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41 (07) :3004-3005+3008
[2]   旅游非优区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J].
张志宏 ;
甘永萍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 32 (06) :39-43
[3]   大城市边缘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发展模式——以河北省三河市为例 [J].
赵小芳 ;
耿建忠 ;
宋金平 .
城市问题, 2010, (05) :50-55
[4]   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园区化建设探讨——以吕梁山苍儿会旅游经济园区为例 [J].
李跃军 ;
孙虎 ;
胡默言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 (03) :71-74
[5]   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旅游开发研究——以全椒县为例 [J].
孙晓玲 ;
陆林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88-91
[6]   旅游非优区开发策略 [J].
隆学文 ;
刘立勇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79-84
[7]   旅游区位非优区的旅游业发展研究——以山西运城为例 [J].
要轶丽 ;
郑国 .
旅游学刊, 2002, (05) :58-61
[8]   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研究——以三亚市南山文化旅游区为例 [J].
罗艳菊 .
社会科学家, 2002, (04) :52-55
[9]   海滨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研究——以台州海滨旅游开发为例 [J].
李跃军 ;
姚丽芳 .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1, (06) :90-95
[10]   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补偿类型与性质 [J].
许春晓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 (04) :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