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涝防治措施的转变及启示——由“排”到“蓄”再到“渗”

被引:14
作者
邢国平
孙姣
董岩
季民
机构
[1]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公共安全; 防洪工程; 雨洪管理; 排水系统; 蓄水池; 下渗;
D O I
10.13637/j.issn.1009-6094.2014.05.033
中图分类号
TU998.4 [城市防风防洪];
学科分类号
081405 ;
摘要
发达国家城市内涝防治措施的发展趋势表明,雨水管理由以排为中心转向以渗蓄为中心,重视雨洪的蓄存利用,同时充分利用土壤、生态系统的调蓄能力,合理增加浅层地下水回灌,减少地表径流。结合实例从雨水排放、蓄存和雨水下渗3方面介绍了内涝防治措施的转变及发展趋势,为我国雨水管理提供启示。将内涝防治与生态技术、绿色建筑、浅层回灌地下水等相结合,可实现城市开发前后径流"零增长",避免内涝情况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蓄滞洪区洪水灾害链式类型特征及防御措施研究 [J].
李发文 ;
张行行 ;
宫爱玺 ;
牛亚峰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1, 11 (05) :252-255
[2]   低影响开发与绿色建筑 [J].
王建龙 ;
车伍 .
中国给水排水, 2011, 27 (20) :17-20
[3]   城市雨水系统问题及积滞水防治 [J].
张书函 .
建设科技, 2011, (19) :46-48
[4]   城市化背景下的雨洪管理途径——基于低影响发展的视角 [J].
赵晶 ;
李迪华 .
城市问题, 2011, (09) :95-101
[5]   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与建设国际经验谈 [J].
张树良 .
中国科技奖励, 2011, (09) :49-51
[6]   珠三角地区城市雨洪过程模拟与计算——以佛山市南海区北村水系为例 [J].
宋敏 ;
商良 ;
邵东国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1, 11 (04) :260-263
[7]   低冲击开发模式在城市雨水系统中的应用 [J].
洪忠 ;
范培沛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1, (07) :76-77+80
[8]   雨洪资源利用进展与利用模式探索 [J].
闫轲 ;
方国华 ;
黄显峰 ;
罗乾 ;
闻昕 .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1, 17 (03) :58-60
[9]   当雨水流过城市:法国里昂引入街道净化装置 [J].
叶慧珏 .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1, (01) :35-36
[10]   享誉世界的巴黎下水道 [J].
奇云 .
城市与减灾, 2010, (06) :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