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物秸秆资源利用潜力的多适宜性综合评价

被引:38
作者
曹志宏 [1 ]
黄艳丽 [2 ]
郝晋珉 [3 ]
机构
[1] 郑州轻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2]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3]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秸秆资源; 多适宜性; 综合评价; 相对利用价值; 空间布局特征;
D O I
10.13198/j.issn.1001-6929.2017.03.58
中图分类号
S38 [农产品的综合利用];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由于作物秸秆类型不同,其营养成分和利用价值也不同,因此仅根据草谷比系数法以质量形态衡量其利用价值,难以全面直接地反映秸秆资源的多种利用价值.为综合定量评价不同利用方式下我国作物秸秆资源的各种利用价值,依据能量流动定律,构建作物秸秆多适宜性综合统一评价体系.结果表明:(1)以质量、能量和谷物当量3种形态综合核算我国秸秆资源量,其计量结果年际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并且能量和谷物当量形态更能直接体现秸秆资源能源化和饲料化的实际利用价值;(2)1991—2015年我国作物秸秆资源利用价值总量整体上升,至2015年我国作物秸秆肥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形态质量为6.88×1011kg,能源化利用价值为8.89×1018J,适宜饲料化的作物秸秆资源利用量为6.26×1011kg谷物当量,折合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00.66%,因此秸秆饲料化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并且符合当前我国"粮改饲"农业改革发展方向;(3)我国各地秸秆资源量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地域边缘属性,秸秆资源丰富地区主要集聚在华北、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研究显示,就作物秸秆主要利用方式而言,饲料化具有相对较高的适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由于经济收益、经营规模和市场供需不对称等原因,当前农户秸秆饲料化的意愿不高,可利用经济和政策等措施引导该产业有序开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79 / 18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基于调查的中国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清单 [J].
彭立群 ;
张强 ;
贺克斌 .
环境科学研究, 2016, (08) :1109-1118
[2]   近10年来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的时空分布与利用模式 [J].
郭冬生 ;
黄春红 .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29 (04) :948-954
[3]   中国农业固体废弃物秸秆的资源化处置途径分析 [J].
马骁轩 ;
蔡红珍 ;
付鹏 ;
刘爱菊 .
生态环境学报, 2016, 25 (01) :168-174
[4]   秸秆生物碳的结构特征及其对17β-雌二醇的吸附性能 [J].
李沛辰 ;
毋伟 ;
张丰松 ;
王代懿 ;
何洁 .
环境科学研究, 2015, 28 (08) :1260-1266
[5]   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结构分析 [J].
方放 ;
李想 ;
石祖梁 ;
王飞 ;
常志州 ;
张姗 ;
孙仁华 ;
宝哲 ;
邱凌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02) :228-234
[6]   基于能量转化的河南省作物秸秆养畜潜力研究 [J].
曹志宏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4, (04) :163-167
[7]  
西部七省区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J]. 包建财,郁继华,冯致,陈佰鸿,雷成,杨娟.应用生态学报. 2014(01)
[8]   我国粮食主产区秸秆资源量估算与利用 [J].
魏赛 ;
吕晶晶 .
中国畜牧业, 2013, (19) :56-58
[9]   河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其资源评价 [J].
李幸芳 ;
李刚 ;
韩敏 ;
葛伟 ;
刘圣勇 .
河南科学, 2011, 29 (12) :1464-1469
[10]   江苏省农作物秸秆资源能源化潜力与区域分布研究 [J].
李太平 ;
徐超 .
江苏社会科学, 2011, (05) :23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