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天山东柯坪推覆系古地震初步研究

被引:11
作者
李安
冉勇康
徐良鑫
刘华国
李彦宝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关键词
古地震; 10Be; 暴露年龄; 天山; 柯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西南天山柯坪推覆系发育多排逆断裂-褶皱带,各排逆断裂-褶皱带的变形速率并不一致,古地震发生规律也可能具有不同特点。自汶川地震造成龙门山中央和前山两条断裂同时活动之后,对于如何判断多条逆断裂级联破裂的逆断裂古地震事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文中通过对东柯坪塔格和萨尔干塔格两排逆断裂-褶皱带山前多期地貌面(冲洪积扇面)上发育的不同高度的断层陡坎进行测量和探槽古地震事件分析,通过10Be暴露年龄获得各级地貌面形成时间,利用相邻两级记录了不同次数古地震的地貌面年龄对各次古地震事件的上下限时间进行限制,得到了两排逆断裂-褶皱带山前不同的古地震复发周期、单次古地震垂直位错量和各自的古地震事件发生时间范围。结果表明距今20ka以来,东柯坪塔格山前古地震平均复发周期为(6.7±0.84)ka,单次事件垂直位错1m左右;萨尔干塔格山前古地震平均复发周期为(5.4±0.50)ka,单次事件的垂直位错0.8~1.2m,古地震活动强度基本一致,萨尔干塔格的周期略短。根据这些结果对是否发生级联破裂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探槽揭露出的第2次和第3次古地震事件发生时间范围重合,存在发生级联破裂的可能。
引用
收藏
页码:752 / 76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南天山晚新生代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 [J].
杨海军 ;
李曰俊 ;
师骏 ;
肖安成 ;
黄少英 ;
吴根耀 ;
王怀盛 ;
王霞 ;
赵岩 ;
刘亚雷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5) :1030-1043
[2]   柯坪推覆构造中的几个新生褶皱带阶地变形测量与地壳缩短 [J].
杨晓平 ;
冉勇康 ;
程建武 ;
陈立春 ;
徐锡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10) :905-913
[3]   西南天山柯坪推覆构造东段晚第四纪变形样式与缩短速率 [J].
冉勇康 ;
杨晓平 ;
徐锡伟 ;
程建武 ;
陈立春 .
地震地质, 2006, (02) :179-193
[4]   南天山山前复杂褶皱的构造形态分析:以库车秋里塔克背斜和柯坪八盘水磨背斜为例附视频 [J].
汪新 .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04) :568-576
[5]   中国新疆天山博阿断裂晚第四纪右旋走滑运动特征 [J].
沈军 ;
汪一鹏 ;
李莹甄 ;
姜慧 ;
向志勇 .
地震地质, 2003, (02) :183-194+349
[6]   南天山库车褶皱冲断带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 [J].
汪新 ;
贾承造 ;
杨树锋 .
地质科学, 2002, (03) :372-384
[7]   新疆南天山亚肯背斜晚更新世以来的隆起和缩短 [J].
杨晓平 ;
周本刚 ;
李军 ;
孙建宝 .
地震地质, 2001, (04) :501-509
[8]   塔里木盆地阿图什-八盘水磨反冲构造系统研究 [J].
曲国胜 ;
陈杰 ;
陈新发 ;
Canerot J ;
李亦纲 ;
尹军平 ;
李军 ;
彭琪宇 ;
尹金辉 .
地震地质, 2001, (01) :1-14
[9]   天山内部博罗可努断裂精河—阿拉山口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特征 [J].
杨晓平 ;
沈军 .
地震地质, 2000, (03) :305-315
[10]   乌鲁木齐山前坳陷逆断裂-褶皱带及其形成机制 [J].
邓起东 ;
冯先岳 ;
张培震 ;
杨晓平 ;
徐锡伟 ;
彭斯震 ;
李军 .
地学前缘, 1999, (04) :1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