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山晚新生代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

被引:51
作者
杨海军 [1 ]
李曰俊 [2 ]
师骏 [1 ]
肖安成 [3 ]
黄少英 [1 ]
吴根耀 [2 ]
王怀盛 [1 ]
王霞 [4 ]
赵岩 [2 ]
刘亚雷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4]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油建管理项目部
关键词
南天山; 褶皱冲断带; 构造变形; 陆内造山; 晚新生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南天山晚新生代褶皱冲断带位于南天山南麓,是南天山陆内造山作用过程中,南天山造山楔向塔里木盆地推进的结果。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以挤压冲断构造为主,伴生有挤压走滑构造和盐相关构造。以盖层滑脱冲断为特征,伴生有基底卷入型冲断构造。褶皱冲断带的主滑脱冲断层由造山带向盆地方向逐渐抬升,而且,"厚皮"构造向造山带方向越来越发育,"薄皮"构造向盆地方向越来越发育。整个褶皱冲断带从东到西冲断作用发生的时间基本一致,起始于中新世中-晚期并一直持续到现今;冲断高峰发生于新近纪晚期-第四纪。褶皱冲断带的形成过程为前展式,由南天山向塔里木盆地推进。受地层剖面结构、沉积建造、基底起伏、所处的构造部位等因素控制,南天山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特征沿走向具有明显的分段性,从东到西划分出4个次级褶皱冲断带:库车、乌什、柯坪和喀什北褶皱冲断带。每个次级褶皱冲断带在共性的基础上,都有自己独特的构造变形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030 / 104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Detachment folding in the Southwestern Tian Shan–Tarim foreland; China: shortening estimates and rates.[J].K.M. Scharer;D.W. Burbank;J. Chen;R.J. Weldon;C. Rubin;R. Zhao;J. Shen.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2004, 11
[2]  
Rejuvenation of the Kuqa Foreland Basin; Northern Flank of the Tarim Basin; Northwest China.[J].Lu Huafu;David Howell;Jia Dong;Cai Dongsheng;Wu Shimin;Chen Chuming;Zenon Valin;Shi Yangshen.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1994, 12
[3]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及其周边地区构造特征与油气地质.[M].周新源;罗金海;买光荣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4]  
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研究新进展.[M].童晓光等主编;.科学出版社.1996,
[5]  
新疆柯坪地区晚震旦世至早二叠世沉积相.[M].李国雄等著;.地质出版社.1992,
[6]   南天山区域大地构造与演化 [J].
李曰俊 ;
杨海军 ;
赵岩 ;
罗俊成 ;
郑多明 ;
刘亚雷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9, 33 (01) :94-104
[7]   新疆库车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变形特征、时代和机制 [J].
李曰俊 ;
吴根耀 ;
雷刚林 ;
张敬洲 ;
王月然 ;
刘亚雷 .
地质科学, 2008, (03) :488-506
[8]   新疆塔西河地区8Ma以来沉积环境演化及其构造意义 [J].
吕红华 ;
李有利 ;
刘运明 ;
司苏沛 ;
赵洪壮 .
第四纪研究, 2008, (02) :243-252
[9]   中国西南天山西域砾岩的磁性地层年代与地质意义 [J].
陈杰 ;
RVHeermance ;
DWBurbank ;
KMScharer ;
王昌盛 .
第四纪研究, 2007, (04) :576-587
[10]   天山北麓晚新生代沉积及其新构造与古环境指示意义 [J].
孙继敏 ;
朱日祥 .
第四纪研究, 2006, (01) :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