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企业高管人员报酬:控制权激励观

被引:12
作者
童卫华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上海
关键词
高管人员; 报酬; 控制权收益;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05.06.008
中图分类号
F272.92 [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本文在国有企业高管人员是自利的(self-interested)假设前提下,从理论上分析了其为什么乐意接受明显偏低的显性报酬(包括年薪、股权收入等)而不选择“另谋高就”的经济原因。研究表明,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国有企业高管人员可以通过控制权收益来获得其人力资本的价值。同时,国有企业这种控制权收益激励模式不仅不能达到有效激励高管人员的目的,而且会导致高管人员利用其实际控制权损害股东利益、增加企业的交易费用、阻碍经理人市场的建立。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工资合约、灰色收入和职业生涯考虑 [J].
范瑛 ;
平新乔 .
经济学(季刊), 2004, (02) :679-702
[2]   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在提升上市公司业绩中的作用探析 [J].
陈晓 ;
李静 .
会计研究, 2001, (12) :20-28+64
[3]   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与国有企业兼并中的产权障碍 [J].
张维迎 .
经济研究, 1998, (07) :4-15
[4]   从融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改革 [J].
张春霖 .
改革, 1995, (03) :34-46
[5]  
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M].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 林毅夫等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