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作为制度安排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1
作者
桁林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关键词
城市; 制度; 有效性;
D O I
10.13438/j.cnki.jdxb.2016.05.008
中图分类号
F291 [城镇的形成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城"和"市"是矛盾的统一体,二者具有不同乃至对立的功能,但又相互交融。历史上先因"城"入"市"(互易),后又由"市"入"城"(规模优势),只有着眼于制度效率,城市起源才能得到合理解释,城市也才会得到合理规划。现代城市的功能定位,在于最大限度地造就激励相容的机制与制度。据此,城市管理应着眼于创造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生产力,不能把手段当作目的而滥用权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战略走出了前两步之后,少数人先富起来的动力基本释放完毕,二级动力将来自于对中间层大多数人的创新激励,城市无疑是实现和完成这一战略重心转移的最重要的平台。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井田制“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吗? [J].
全仁经 .
历史学习, 2008, (04) :21-21
[2]   两周时期的农村公社与井田制问题补论 [J].
江林昌 .
江海学刊, 2006, (04) :158-164
[3]   从家族公社私有制到个体家庭私有制的嬗变——先秦秦汉土地所有制变化的轨迹 [J].
李恒全 .
学海, 2005, (04) :88-92
[4]   创世佳作──《殷契粹编》 [J].
马如森 .
殷都学刊, 2000, (04) :11-13
[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 人民出版社 , , 2015
[6]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 人民出版社 , ,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