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多卵卵器的起源

被引:6
作者
刘永胜
孙敬三
刘太清
潘生发
李贤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重庆作物研究所!永川,重庆作物研究所!永川,重庆作物研究所!永川
关键词
水稻; 雌配子体发生; 卵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4.45 [胚囊的发育];
学科分类号
090102 ;
摘要
被子植物的卵器中通常只有1 个卵细胞。在水稻(Oryza sativa)多胚品系胚囊中观察到二卵卵器和三卵卵器。对其大孢子和胚囊发生进行了观察,首次揭示了被子植物多卵卵器的起源。该品系大孢子发生正常。大孢子母细胞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4 个大孢子。靠近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其它3 个退化。功能大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后,两个子核被一中央大液泡分隔在胚囊珠孔端和合点端。紧接着发生第二次有丝分裂,合点端核分裂时纺锤丝与胚囊纵轴平行,而珠孔端核分裂时纺锤丝与胚囊纵轴成45°夹角。由此产生的四核胚囊中,合点端1核向胚囊中部或中上部(胚囊珠孔端)迁移。四核胚囊再经1 次有丝分裂形成两种类型的核分布偏离蓼型的八核胚囊。一种类型是珠孔端4个核,中部与合点各2 个核,在胚囊细胞化过程中,珠孔端4 核分化成四细胞卵器,其中卵细胞和助细胞各2 个,中部的2 核分化成2 极核中央细胞,合点端的2 核形成反足细胞。另一种类型是珠孔端6 个核,合点端2 个核,在胚囊细胞化过程中,两端各1 核向中部迁移分化成2 极核中央细胞,珠孔端剩余的5 核分化成5 细胞卵器,其中卵细胞3 个,助细胞2 个,合点端的1 核迅速分裂形成反足细胞
引用
收藏
页码:913 / 918+986 +986-98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多胚水稻品系SB-1的细胞胚胎学研究:多胚及其起源[J]. 刘永胜,孙敬三,王伏雄,周开达.植物学报. 1994(11)
[2]   水稻胚囊超微结构的研究 [J].
董健 ;
杨弘远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89, (02) :81-88+165
[3]  
细胞生物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郑国锠 编, 1992
[4]  
植物细胞学研究方法[M]. 科学出版社 , 孙敬, 1987
[5]  
被子植物胚胎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胡适宜 著, 1982
[6]   ROLE OF MICROTUBULES IN THE MOVEMENT OF THE VEGETATIVE NUCLEUS AND GENERATIVE CELL IN TOBACCO POLLEN TUBES [J].
ASTROM, H ;
SORRI, O ;
RAUDASKOSKI, M .
SEXUAL PLANT REPRODUCTION, 1995, 8 (02) :61-69
[7]  
Cold-stability in the pollen tube cytoskeleton[J] . Protoplasma . 199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