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研究

被引:11
作者
韩煊 [1 ,2 ]
周华 [2 ]
韩娟 [1 ]
胡美容 [1 ]
刘筱娴 [1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妇幼卫生系
[2]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
关键词
儿童行为问题; 心理健康; 人格; 父母养育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95.6 [心理卫生];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其心理健康、人格、父母人格及养育方式的关系,寻找儿童行为问题的心理影响因素,为儿童行为问题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问卷)筛查591名儿童的行为问题,用《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手册(MHT)》调查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少年版)调查儿童人格状况,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版)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调查家长的人格状况及其教育方式,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有行为问题儿童的对人焦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焦虑程度得分均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均P<0.01),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得分均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均P<0.05)。有行为问题儿童的母亲拒绝、否认得分均可能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均P<0.01),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被试;父亲拒绝、否认及母亲惩罚、严厉得分均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均P<0.05)。有行为问题儿童的精神质得分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P<0.01),内外向、神经质得分均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P<0.05)。有行为问题儿童家长的神经质得分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家长(P<0.05)。儿童行为问题可能的危险因素有儿童恐怖倾向、父亲偏爱被试、家长神经质(以上回归系数均大于0);儿童行为问题可能的保护因素有家长精神质(回归系数小于0)。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家长人格及父母教养方式有关,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改变家长人格及家长教养方式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720 / 723+730 +73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系统家庭治疗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刘志红
    阮曾媛琪
    [J]. 甘肃社会科学, 2008, (05) : 29 - 31
  • [2] 10~11岁儿童行为问题与个性、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王秀珍
    郑直
    唐玉和
    杨海英
    王建文
    [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12) : 1114 - 1116
  • [3] 初中生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毕旭军
    李永超
    [J]. 山东精神医学, 2006, (02) : 108 - 110
  • [4] 儿童期行为问题
    Richard C.Wopat MD
    梁万年
    耿荣
    [J]. 中国全科医学, 2002, (10) : 767 - 770
  • [5] 不同年代南京儿童行为问题的比较分析
    王克威
    王民洁
    陈一心
    邱景华
    金利波
    曾文星
    徐静
    Deborah Goeber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07) : 460 - 461+510
  • [6] 不同时期北京市城区儿童行为问题比较研究
    王玉凤
    任桂英
    顾伯美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 (01) : 51 -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