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岁儿童行为问题与个性、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13
作者
王秀珍
郑直
唐玉和
杨海英
王建文
机构
[1] 江苏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心理科
关键词
儿童; 行为问题; 个性; 父母养育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4.1 [儿童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10~11岁行为问题儿童的个性特征、父母养育方式及与行为问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筛查行为问题儿童,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Junior)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82名行为问题儿童和50名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评估。结果行为问题组内外向(E)分低于对照组[(42.62±13.08)分vs(48.90±13.41)分,P<0.01]、稳定性(N)分高于对照组[(54.15±9.87)分vs(47.20±9.04)分,P<0.01]。行为问题组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FF1、MF1)分低于对照组,父母的惩罚严厉(FF2、MF4)、拒绝否认(FF5、MF3)、父母的干涉保护(FF3、FF6、MF2)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t=2.976~3.936,P<0.01)。父母的偏爱因子(FF4、MF5)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FF1、MF1)与儿童的抑郁、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及行为问题总分呈现负相关(FF1与社交退缩除外)(r=-0.181~0.360),父母的过度干涉保护(FF3、FF6、MF2)、拒绝否认(FF5、MF3)、惩罚严厉(FF2、MF4)与儿童的抑郁、社交退缩、多动、攻击及行为问题总分均呈正相关(FF2与抑郁、MF2与社交退缩除外)(r=0.172~0.350),母亲的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儿童的体诉呈正相关(r=0.190~0.247)(P<0.05、0.01);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儿童的情绪稳定性呈现负相关、与儿童的内外向呈现正相关(P<0.01)。结论10~11岁行为问题儿童与正常组儿童存在个性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某些不恰当的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有不利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114 / 111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特点的关系 [J].
王中会 ;
罗慧兰 ;
张建新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06, (03) :315-317
[2]   农村小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J].
严标宾 ;
郑雪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 (05) :291-293+287
[3]   初中生心理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J].
张天亮 ;
翟静 ;
王成美 ;
米国琳 ;
刘晖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09) :844-846
[4]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适应行为学业成绩的关系 [J].
谢蓓芳 ;
方永年 ;
林永清 ;
励文绢 ;
陈勇华 ;
金蓉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4, (05) :95-97
[5]  
全国22个省市26个单位24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独生子女精神卫生问题的调查,防治和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J]. 上海精神医学. 1992(01)
[6]   Everyday marital conflict and child aggression [J].
Cummings, EM ;
Goeke-Morey, MC ;
Papp, LM .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2004, 32 (02) :1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