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被引:16
作者
王淑芳 [1 ]
王效科 [1 ]
张千千 [1 ]
肖钦 [2 ]
罗云建 [1 ]
杨乐 [1 ]
欧阳志云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
关键词
密云水库上游流域; 土壤有机碳; 林分类型; 土层;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0.11.040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土壤有机碳库作为全球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点之一。以密云水库上游流域天然次生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混交林、天然次生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 Blume)林、人工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林、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林和灌丛等5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样区,进行密集采样和试验分析,探讨了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土壤剖面上(0~40 cm),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大小顺序均为:杨桦林>辽东栎林>灌丛>落叶松林>油松林,总体上呈现出随土地利用强度和人为干扰程度增加而降低的变化趋势,即天然次生林比人工林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储存和积累;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均在表层(0~10 cm)最大,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剖面分布差异明显;此外,不同林分在0~20 cm土层中的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储量均占其剖面总储量的57%以上,即土壤有机碳富集在0~20 cm深的表层土体中。因此,为增加森林土壤固碳,应加强对天然次生林的保护,减少人类活动对森林及其表土层的干扰。
引用
收藏
页码:2558 / 256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整地方式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马祥庆
    刘爱琴
    何智英
    俞立?
    林景露
    [J]. 山地学报, 2000, (03) : 237 - 243
  • [2]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净生产力
    杨玉盛
    陈光水
    林鹏
    黄荣珍
    陈银秀
    何宗明
    [J]. 生态学报, 2003, (09) : 1719 - 1730
  • [3] 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的统计研究
    金峰
    杨浩
    蔡祖聪
    赵其国
    [J]. 土壤学报, 2001, (04) : 522 - 528
  • [4] 中国陆地土壤有机碳蓄积量估算误差分析
    王绍强
    刘纪远
    于贵瑞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5) : 797 - 802
  • [5] 土壤有机碳的主导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
    周莉
    李保国
    周广胜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1) : 99 - 105
  • [6] 辽东山区不同林型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特征及碳储量研究
    渠开跃
    冯慧敏
    代力民
    周莉
    [J]. 土壤通报, 2009, 40 (06) : 1316 - 1320
  • [7] 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密度研究
    梁启鹏
    余新晓
    庞卓
    王琛
    吕锡芝
    [J].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4) : 889 - 893
  • [8] 土壤农化分析[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鲍士旦主编, 2000
  • [9] Monitoring and verifying changes of organic carbon in soil
    Post, WM
    Izaurralde, RC
    Mann, LK
    Bliss, N
    [J]. CLIMATIC CHANGE, 2001, 51 (01) : 73 - 99
  • [10]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its relation to climate and vegetation
    Jobbágy, EG
    Jackson, RB
    [J].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2000, 10 (02) : 423 - 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