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密度研究

被引:96
作者
梁启鹏
余新晓
庞卓
王琛
吕锡芝
机构
[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土壤有机碳密度; 垂直分布;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0.04.041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土壤有机碳作为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重点之一;而森林土壤有机碳在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差异,根据土壤发生层次特点,分别研究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规律,对于准确确定森林土壤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7月在北京西山妙峰山林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和侧柏、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混交林内,分别随机选取3个位置挖土壤剖面,然后根据土壤发生层次性特点,把各剖面划分为四个土层(0~10 cm,10~20 cm,20~40 cm和40~60 cm),每层用环刀取样测定土壤容重,用土壤袋采集1 000 g的土壤样品,经除杂、风干、过筛等程序后,对土样的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进行了测定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种林分下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密度不同,不同林分土壤0~10 cm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最高,并且均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降低的趋势;其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大小顺序为:栓皮栎林>侧柏、油松林>侧柏林>刺槐林。4种林分类型0~20 cm土层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占总有机碳储量分别为:栓皮栎林51.1%,刺槐林44.2%,侧柏林43.0%,侧柏、油松混交林37.7%,平均为44.0%。
引用
收藏
页码:889 / 89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四川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J].
黄从德 ;
张健 ;
杨万勤 ;
张国庆 ;
王永军 .
生态学报, 2009, 29 (03) :1217-1225
[2]   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密度垂直分布研究 [J].
吴雅琼 ;
刘国华 ;
傅伯杰 ;
郭玉华 .
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2) :362-367
[3]   固碳土壤学的核心科学问题与研究进展 [J].
潘根兴 ;
周萍 ;
李恋卿 ;
张旭辉 .
土壤学报, 2007, (02) :327-337
[4]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 [J].
季志平 ;
苏印泉 ;
贺亮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6, (06) :54-57
[5]   东北东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贮量和碳通量 [J].
杨金艳 ;
王传宽 .
生态学报, 2005, (11) :83-90
[6]   土壤有机碳的主导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 [J].
周莉 ;
李保国 ;
周广胜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1) :99-105
[7]   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密度 [J].
田大伦 ;
方晰 ;
项文化 .
生态学报, 2004, (11) :2382-2386
[8]   不同植被下中国土壤有机碳的储量与影响因子 [J].
解宪丽 ;
孙波 ;
周慧珍 ;
李忠佩 .
土壤学报, 2004, (05) :687-699
[9]   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因素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 [J].
苏永中 ;
赵哈林 .
中国沙漠, 2002, (03) :19-27
[10]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 [J].
周玉荣 ;
于振良 ;
赵士洞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5) :518-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