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技体育现行管理体制的制度性代价

被引:53
作者
卢元镇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体育管理学; 管理体制; 竞技体育; 中国;
D O I
10.16237/j.cnki.cn44-1404/g8.2010.03.005
中图分类号
G80-05 [体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摘要
追溯建国以来的体育体制,80年代后形成的所谓"举国体制"是一种具有高度行政垄断性质的,与计划经济社会完全契合的体育体制。我国竞技体育现行管理体制特点包括:政府占绝对主导地位、将奥运会设为竞技体育最高层次、以专业体工队长期训练为主的训练体制、以"全运会"为核心的竞赛体制。运动员伤病问题、对运动员终极关怀无法体现、后备人才萎缩,成为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人文代价;而竞技体育是否为公共产品、运动竞赛的包袱难以卸载、查禁兴奋剂的成本高,成为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经济代价;政府处于竞技体育政治风险的风口浪尖、比赛结果的"谎言化"、公平竞争的机制遭到破坏,成为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政治代价。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2]   再论“举国体制” [J].
秦椿林 ;
张春萍 ;
魏来 ;
石春健 ;
靳厚忠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04) :437-439
[3]   民主德国的奥运训练体系 [J].
姚颂平 .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5, (01) :7-9
[4]   科学发展观与人文奥运及未来体育走向 [J].
陈培德 .
浙江体育科学, 2005, (01) :5-7+14
[5]   体育的发展与代价问题 [J].
谢琼桓 .
体育学刊, 2005, (01) :1-3
[6]   科学发展观与发展的代价意识 [J].
张道全 .
求实, 2004, (11) :38-40
[7]   论中国社会公正问题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J].
李军鹏 .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4, (03) :83-86
[8]   俄罗斯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运动训练的经验与启示 [J].
詹建国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06) :840-842
[9]   “代价论”的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观 [J].
张在宁 .
体育学刊, 2003, (05) :20-22
[10]   论“举国体制”与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J].
王志刚 .
体育文化导刊, 2003, (07)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