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灰霾和环境气象条件的分析

被引:10
作者
刘谦 [1 ]
郭媚媚 [1 ]
陈国贞 [1 ]
麦冠华 [2 ]
周义昌 [1 ]
翁佳烽 [1 ]
李文辉 [1 ]
机构
[1] 肇庆市气象局
[2] 高要区气象局
关键词
应用气象; 灰霾; 肇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6 [环境气象学];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1954-2013年肇庆市高要测站灰霾日数资料,统计分析了灰霾的气候变化特征,使用M-K法和累积距平曲线分析了灰霾日数的趋势变化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肇庆年灰霾日数总体呈显著的增加趋势;12和4月灰霾最多,7和8月最少;高要、四会、广宁的灰霾总体比其他台站要严重,封开处于全市最低水平;M-K检验和累积距平曲线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灰霾日数显著增加,灰霾天气发展趋势历经了3个阶段,第3阶段从2003年开始,与2002年是气候突变年的结论相吻合;肇庆2012—2013年逐月灰霾日数与平均能见度、风速的变化趋势相反,与PM2.5质量浓度相同;冬春季节肇庆地面常为冷高压脊控制,风速较小,低层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容易造成空气污染。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广州番禺区灰霾天气的特征及气象因子诊断 [J].
李丽云 .
广东气象, 2013, 35 (04) :43-46
[2]   东莞1957—2011年降水和灰霾的长期变化趋势 [J].
夏冬 ;
吴志权 ;
谭浩波 .
热带气象学报, 2013, 29 (03) :517-523
[3]   深圳市霾日分布特征与城市经济指标关系 [J].
王博 ;
辜智慧 .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1, 32 (01) :40-44
[4]   近10年佛山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 [J].
陈慧娴 .
广东气象, 2011, 33 (01) :32-34
[5]   灰霾的成因和危害 [J].
张欣 ;
杜丽 .
世界环境, 2010, (05) :83-84
[6]   “亚运演练”期间广州市一次持续灰霾天气过程分析 [J].
肖伟军 ;
汪瑛 ;
高亭亭 ;
黎洁仪 .
广东气象, 2010, 32 (04) :6-9
[7]   新旧观测标准统计的灰霾时空分布特征对比 [J].
罗晓玲 ;
宋丽莉 ;
潘蔚娟 .
广东气象, 2008, (01) :17-19
[8]   细粒子污染形成灰霾天气导致广州地区能见度下降 [J].
吴兑 ;
邓雪娇 ;
毕雪岩 ;
李菲 ;
谭浩波 ;
廖国莲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1) :1-6
[9]   珠江三角洲大气边界层特征及其概念模型 [J].
范绍佳 ;
王安宇 ;
樊琦 ;
刘吉 ;
王宝民 .
中国环境科学 , 2006, (S1) :4-6
[10]   和田市近40年蒸发量的变化特征 [J].
买买提·阿布都拉 ;
玉苏甫·阿布都拉 ;
刘海涛 ;
帕提曼 .
气象, 2006, (08) :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