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坳陷中区中生代构造演化

被引:19
作者
楼达 [1 ]
李三忠 [1 ]
金宠 [1 ]
周永刚 [1 ]
刘博 [1 ]
许淑梅 [1 ]
戴黎明 [1 ]
周立宏 [2 ]
高振平 [2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关键词
平衡剖面; 构造演化; 中生代; 黄骅坳陷中区;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8.03.010
中图分类号
P534.5 [中生代(界)];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渤海湾盆地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与样式始终不明朗,特别是对燕山期变形始终存在争议,故选择黄骅坳陷中区中生界作为重点剖析对象,通过大量地震剖面的解释和平衡剖面技术复原古构造演化的研究,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区域构造背景,提出黄骅坳陷中区中生代演化过程可大致分为4个阶段:印支晚期东西向宽缓褶皱及后期逆冲构造变形期、燕山早期挤压走滑构造变形期、燕山中期继承性挤压与右旋张扭构造变形期、燕山晚期—喜山期区域性伸展构造变形期。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研究的一些进展 [J].
李志明 ;
张平 .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5, (02) :10-15+18
[2]   渤海湾盆地区燕山期构造特征与原型盆地 [J].
周立宏 ;
李三忠 ;
刘建忠 ;
高振平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3, (04) :692-699
[3]   华北东部印支期构造变形研究 [J].
于福生 ;
漆家福 ;
王春英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2, (04) :75-79
[4]   黄骅坳陷中生代构造演化对潜山油气成藏的影响 [J].
吴永平 ;
付立新 ;
杨池银 ;
靳久强 .
石油学报, 2002, (02) :16-21+6
[5]   燕山中晚期的中国东部高原:埃达克岩的启示 [J].
张旗 ;
钱青 ;
王二七 ;
王焰 ;
赵太平 ;
郝杰 ;
郭光军 .
地质科学, 2001, (02) :248-255
[6]   大港探区中生代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J].
杜旭东 ;
漆家福 ;
陆克政 ;
付立新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0, (02) :125-130
[7]   渤海湾地区中西部中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 [J].
李洪革 ;
杜旭东 ;
陆克政 ;
漆家福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3) :14-18
[8]   黄骅坳陷中新生代构造负反转分析 [J].
汪泽成 ;
刘和甫 ;
段周芳 ;
王红岩 .
地球科学, 1998, (03) :73-77
[9]  
李秀芬.黄骅坳陷中北区浅层天然气和原油解析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地质研究所),2004
[10]  
李国玉,吕鸣岗等编著.中国含油气盆地图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