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体内次生物质对麦蚜的抗性作用研究

被引:45
作者
蔡青年
张青文
高希武
王宇
周明牂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小麦; 麦长管蚜; 次生物质; 羧酸酯酶活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采用蚜量比值法评价了 7个小麦品种 (系 )对麦长管蚜的抗性 ,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各品种 (系 )旗叶和穗部总酚和吲哚生物碱含量 ,并通过酶标仪法测定了来自不同抗级小麦穗部麦长管蚜体内的羧酸酯酶活性的差异 ,以此研究小麦体内次生物质含量的差异及其抗麦长管蚜的关系和抗性生化机制。结果表明 ,旗叶和穗部总酚和吲哚生物碱含量不同 ,表现出对麦长管蚜种群影响的差异。穗部吲哚生物碱含量与麦长管蚜蚜量比值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关指数R =- 0 .9896。而旗叶吲哚生物碱、旗叶总酚和穗部总酚含量与麦长管蚜蚜量比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6 82 6、- 0 .4 2 0 8和 - 0 .5 6 2 3,相关性均不显著。取食不同抗蚜品种 (系 )穗部的蚜虫羧酸酯酶活性与穗部吲哚生物碱含量呈显著相关性 (R =0 .96 4 6 ) ,而与穗部总酚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R =0 .4 95 3)。与总酚含量相比 ,小麦穗部吲哚生物碱含量高低与小麦对麦长管蚜抗性关系更密切。
引用
收藏
页码:910 / 9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小麦旗叶和穗部吲哚生物碱含量与抗麦长管蚜关系研究 [J].
蔡青年 ;
张青文 ;
周明■ .
植物保护, 2002, (02) :11-13
[2]   多酚氧化酶及其生理功能 [J].
谢春艳 ;
宾金华 ;
陈兆平 ;
莫熙穆 .
生物学通报, 1999, (06) :15-17
[3]   棉花诱导抗蚜性与次生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J].
李润植 ;
毛雪 ;
李彩霞 ;
高丽峰 ;
不详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 1998, (02) :73-76+95
[4]   苦豆子生物碱对萝卜蚜的毒力及其对几种酯酶的影响 [J].
罗万春 ;
李云寿 ;
慕立义 ;
赵善欢 .
昆虫学报, 1997, (04) :358-365
[5]   棉蚜不同品系羧酸酯酶的酶标仪动力学测定研究 [J].
高希武 ;
郑润勇 ;
宁世民 ;
胡熳华 ;
关成久 ;
郑炳宗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7, (05) :59-63
[6]   植物源生物碱的杀虫作用 [J].
罗万春 ;
慕立义 ;
李云寿 .
农药, 1997, (07) :8-12
[7]   不同棉花品种对棉蚜羧酸酯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J].
姜永幸,郭予元 .
棉花学报, 1996, (04) :215-218
[8]   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抗性机制的研究 [J].
刘绍友 ;
侯有明 ;
李定旭 ;
高崇省 .
西北农业学报, 1993, (03) :76-80
[9]   寄主植物对棉蚜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J].
高希武 .
昆虫学报, 1992, (03) :267-272
[10]  
作物抗虫性原理及应用[M].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周明主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