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治理中的泛道德主义:成因与影响

被引:5
作者
龙耘 [1 ]
赵春光 [2 ]
机构
[1]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
[2]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传播研究院
关键词
媒介治理; 泛道德主义; 假新闻; 限娱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以伦理为本位,具有明显的泛道德主义特征。"以德治国"就是这一文化传统和伦理取向的鲜明写照。道德主义既可与国家意志、权力话语结合,又能够和草根立场、民间情怀同构。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媒介,其基本治理取向同样显现出泛道德主义的倾向:忽视制度建设,以伦理审判、道德训诫取代法律和政策的规制,甚至遮蔽后者的错位或缺失。本文就虚假新闻的治理、"限娱令"等媒介政策的颁布等展开分析,透视中国媒介治理中的泛道德主义现象,进而探讨其社会文化成因及影响。研究认为,充分利用道德资源治理媒介值得肯定,但开放思想市场,引入多元观念竞争机制以及强化道德背后的法律与制度建设,当是媒介治理中更具根本性的内容。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限娱令、“微博公厕”论与道德恐慌症 [J].
胡泳 .
青年记者, 2011, (34) :30-32
[2]   中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模式选择:“股东至上主义”到“债权人主义” [J].
张建伟 ;
李妍 .
管理世界, 2002, (09) :28-36
[3]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陈业劭卷主编, 1999
[4]  
the Creation of the Mods and Rockers .2 Stanley Cohen,Folk Devils,Moral Panics. Routledge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