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禁止令”的适用——以微博为主例的分析

被引:3
作者
郭旨龙 [1 ,2 ]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研究中心
[2] 国家公派英国格拉斯哥大学
关键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正>信息时代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微博、微信等网络空间不断涌现,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无限的便利。与此同时,犯罪人也不断发掘网络的工具潜力,对网络空间中增生的法益进行侵害。更有甚者,因为网络空间中的活动而诱发了传统空间中的犯罪。这对刑法“综合性处遇制度”①——“禁止令”的适用产生了大的冲击。《刑法修正案(八)》在第38条中增加一款:“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ISPs cannot be ordered to adopt general and preventive filtering systems.[J].Bonadio Enrico;Santo Mauro.Journa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 Practice.2012, 4
[2]   “双层社会”中传统刑法的适用空间——以“两高”《网络诽谤解释》的发布为背景 [J].
于志刚 .
法学, 2013, (10) :102-110
[3]   刑法的刑事政策化及其限度 [J].
陈兴良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3, (04) :4-15
[4]   刑法禁止令司法适用探析 [J].
孙建保 .
人民司法, 2012, (03) :79-83
[5]   禁止令的法律性质及其改革方向 [J].
李怀胜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1, (11) :9-14
[6]   论刑法禁止令制度的司法适用 [J].
余剑 ;
邵旻 .
法学, 2011, (11) :156-160
[7]   《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的理解与适用 [J].
胡云腾 ;
周加海 ;
喻海松 .
人民司法, 2011, (13) :26-30
[8]   论共同犯罪的网络异化 [J].
于志刚 .
人民论坛, 2010, (29) :66-68
[9]   网络犯罪与中国刑法应对 [J].
于志刚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3) :109-126+222
[10]   试论我国行为保全制度及其构建与完善 [J].
范跃如 .
法学家, 2004, (05) :1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