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纪沉积相演化与盆地格局
被引:98
作者:
方世虎
郭召杰
宋岩
吴朝东
张志诚
王美娜
范瑞东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3]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
来源: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侏罗纪;
沉积相;
天山;
盆地格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52 [侏罗纪(系)];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5条剖面的沉积特征对比,结合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确定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纪盆地边界、沉积相演化及盆地格局。头屯河剖面和后峡剖面的沉积相对比及古流向测量表明二者在早、中侏罗世形成于同一沉积体系。在早、中侏罗世,沉积相逐渐从以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为主过渡到以河流—湖泊相为主,沉积水体逐渐变浅;其中三工河组沉积时期盆地沉积范围达到最大,西山窑组沼泽相发育,车排子—莫索湾凸起自西山窑组沉积时期开始构成相对高地并遭受部分剥蚀。早、中侏罗世的盆地边界至少位于后峡以南附近,此时不存在地理分割明显的天山山脉。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沉积相从辫状河—滨浅湖相为主迅速演变为以辫状河—冲积扇相为主。在此期间盆地边界明显向北迁移,天山山脉明显隆升并造就天山南北沉积环境的巨大差异,博格达山构成盆地南缘的又一重要物源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47 / 356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