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公共性及其重构

被引:3
作者
王维国 [1 ]
汪天文 [2 ]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科学技术; 公共性; 价值中立;
D O I
10.16255/j.cnki.11-5117c.2018.0015
中图分类号
G301 [科学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由于科学技术工作者往往只注重科学技术的客观公共性,因而科学技术被看成仅仅是价值中立的,进而科学技术就会被仅仅当成一种谋取物质利益和提升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能力的工具。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深度的科学技术化,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的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失衡及感受生活意义的能力下降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无人幸免。由于无人幸免,因而也是一种公共性,只不过是负的公共性或坏的公共性。为了消解坏的公共性,就需建构一种好的公共性,即人本性公共性,这种人本性公共性就是科学技术的应有约束。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论科学与艺术.[M].(法) 卢梭 (Rousseau;J.J.)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  
庄子通释.[M].陆永品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  
当代新道家.[M].董光璧著;.华夏出版社.1991,
[4]  
道德经.[M].(春秋)老子著;徐澍;刘浩注译;.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
[5]  
弗兰西斯·培根.[M].(英)法灵顿(BenjaminFarrington)著;张景明译;.三联书店.1958,
[6]  
重新找回教育的烛光.[N].刘铁芳;.中国教育报.2009,
[8]   科学的本质是否就是权力 [J].
黄瑞雄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6, (06) :45-49+110
[9]   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之解读 [J].
张秀娟 .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3)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