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兴山中寒武统覃家庙群微生物岩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21
作者
党皓文 [1 ,2 ]
刘建波 [1 ,3 ]
袁鑫鹏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3]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微生物岩; 覃家庙群; 中寒武世; 古环境; 微生物岩再繁盛事件; 兴山;
D O I
10.13209/j.0479-8023.2009.044
中图分类号
Q911 [普通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通过野外考察及对岩石光面的观察,发现湖北兴山古洞口剖面中寒武统覃家庙群微生物岩的类型主要为波状-半球状叠层石,少量为凝块石。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叠层石及凝块石中保存有蓝绿菌类丝状微生物Girvanella,依据Girvanella丝状体在微生物岩中的赋存状态,认为覃家庙群的微生物岩是由底栖微生物群落的钙化和粘结、捕获等共同作用形成的。此外,古洞口剖面中寒武统微生物岩的宏观形态和巨型构造及其伴生的碳酸岩沉积相,指示其形成环境位于深潮下带和浅潮下带。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扬子地块表现出的中寒武世微生物岩再繁盛现象具有全球性,推测后生动物的匮乏或衰退是其主要控制因子,反映了生物礁结构由元古代的叠层石礁演变为显生宙的后生生物礁的重要转折。
引用
收藏
页码:289 / 29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湖北兴山寒武系覃家庙群底部三叶虫化石的地层学意义 [J].
袁鑫鹏 ;
袁金良 ;
刘建波 ;
党皓文 .
地层学杂志, 2009, 33 (01) :48-55
[2]   贵州罗甸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后沉积的微生物岩的时代和沉积学特征 [J].
刘建波 ;
江崎洋一 ;
杨守仁 ;
王海峰 ;
足立奈津子 .
古地理学报, 2007, (05) :473-486
[3]   全球寒武系四统划分框架正式确立 [J].
彭善池 .
地层学杂志, 2006, (02) :147-148
[4]   大巴山、米仓山南缘早寒武世礁滩发育特征 [J].
张廷山 ;
兰光志 ;
沈昭国 ;
王顺玉 ;
姜照勇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6) :710-714
[5]   华北地台东部中寒武世微生物礁的时空分布 [J].
穆西南 ;
严惠君 ;
李越 ;
袁金良 ;
张俊明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3, (03) :279-285
[6]   华北地台中晚寒武世沉积层序中生物丘构造研究 [J].
陈荣坤 .
沉积学报, 1996, (S1) :49-56
[7]   河北柳江盆地中晚寒武世藻类丘礁的演化 [J].
巩恩普,韩书和,关广岳 .
沉积学报, 1995, (01) :75-81
[8]   湖北宜昌王家坪下寒武统天河板组古杯礁丘及其成岩作用 [J].
张俊明,袁克兴 .
地质科学, 1994, (03) :236-245
[9]  
中国古生代气候演变[M]. 科学出版社 , 陈旭等主编, 2001
[10]  
中国南方寒武纪和奥陶纪岩相古地理[M]. 地质出版社 , 冯增昭等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