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型侵权行为研究——兼论损害赔偿法的晚近发展

被引:29
作者
杨彪
机构
[1] 中山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受益型侵权行为;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损害; 损害赔偿;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09.05.010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受益型侵权行为是特殊的侵权行为形态,对其法律规制直接涉及侵权法与不当得利法的互动问题。放任主义体系禁止不当得利法与侵权法的竞合,主张将受益型侵权行为纳入宽泛的侵权责任体系;保守主义体系采用竞合模式,通过不当得利法来弥补侵权法保护范围狭窄的不足;实用主义体系将返还请求损害赔偿作为侵权法的救济方式之一,纳入侵权法的范畴。现代侵权损害赔偿法的发展展现出通过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来拓展损害概念和损害赔偿概念的发展趋势,我国侵权法立法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使侵权法的权益保护功能趋于完善。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论精神损害赔偿中的“侵权人获利”因素 [J].
郭明龙 .
法商研究, 2009, 26 (01) :53-61
[2]   英美债法的第三支柱:返还请求权法探析 [J].
肖永平 ;
霍政欣 .
比较法研究, 2006, (03) :45-62
[3]   法国不当得利法律制度研究 [J].
霍政欣 .
法国研究, 2006, (01) :11-15
[4]  
判例形成的日本新侵权行为法[M]. 法律出版社 , (日) 圆谷峻, 2008
[5]  
人格的商业利用[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澳) 史密斯, 2007
[6]  
德国债法分论[M]. 法律出版社 , (德) 梅迪库斯, 2007
[7]  
德国债法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德)迪特尔·梅迪库斯(DieterMedicus)著, 2004
[8]  
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M]. 法律出版社[德]克雷斯蒂安·冯·巴尔(ChristianVonBar)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