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宪政与当代中国宪政发展的路径选择

被引:5
作者
殷啸虎
机构
[1]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
积极宪政; 中国宪政; 路径选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近代以来的自由主义宪政观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消极宪政",其实质是要打造一个"有限政府",保护个人不受政府任意干预。这种"消极宪政"虽然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但同时又抑制了国家权力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因此,由"消极宪政"向"积极宪政"的转型,成为20世纪以来宪政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积极宪政所关注的,是在保证对国家权力有效规范和制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国家权力的能动作用,促进人权保障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正义。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积极宪政。如何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发掘现有政治体制中的制度优势,在依法规范公共权力运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共权力的积极能动作用,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宪政模式与路径选择上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寻求“有限”与“有为”的平衡——20世纪西方宪政发展趋势 [J].
程汉大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01) :84-90
[2]   法、法治与宪政(下) [J].
李波 ;
刘淳 .
开放时代, 2003, (06) :45-63
[3]   西方宪政发展的自由主义背景 [J].
殷啸虎 ;
刘守刚 .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2, (03) :52-59
[4]  
宪政主义与现代国家.[M].王焱编辑;.三联书店.2003,
[5]  
世界法的三个挑战.[M].(法)米海依尔·戴尔玛斯-马蒂(MireillDelmas-Marty)著;罗结珍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
[6]  
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M].郑永流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7]  
宪法基础理论.[M].李龙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8]  
法理学.[M].(美)E.博登海默(EdgarBodenheimer)著;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9]  
社群主义.[M].俞可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0]  
解析中国.[M].(美)古德诺著;蔡向阳;李茂增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